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
电影看了10分钟的电影,发现不喜欢,想起身离开。
但是一想到50块钱的电影票,就这么离开未免也太亏了,于是全程瞌睡。
出门旅游,在大众点评上看到这个景区的评分很低,正琢磨着要不要进去。
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不进去看看太可惜了,于是花费了100元,逛了一个又小又无趣的景点。
等了20分钟的公交还没有来,正在准备叫专车,但是转念一想,都等了这么久,再等一会又何妨呢?于是又浪费了20分钟,公交依然没来!
本应该早就放弃的事情,因为前期投入太多,迟迟不肯放弃,最后造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
这种现象称之为“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它表示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存在形式有多种,比如时间、金钱、精力。说得直白点,沉没成本就是无法再获得任何收益的成本,更有可能造成新的成本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它会影响和左右人们后续的行为和决定。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往往会使人作出非理性的行为和决策。这种现象被称作“沉没成本效应”。
通常来说,人们顾及沉没成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表现得太浪费。生活中更为普遍的一个例子:我发现家里的老人们,会选择在吃饭的时候选择先吃上一顿剩下的饭菜,甚至这些饭菜已经不新鲜。我多次劝阻无果,想来也是由于心理效应获益的原则。因为本着节约的传统,老人们吃剩菜得到的是她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战胜了剩菜可口度下降给他们带来的不舒服。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来自内心却对我们及其不友好的效应。或许之前因它而产生很多不愉快事情,只是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那我们如何在今后规避这个效应呢?
01.理性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对于自己未来的预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使自己不活在过去影子里面,减少过往事件对未知事件的影响程度。思考问题时我们应当把视线从沉没成本上移开,变换视角考虑此时此地的处境,并以自己现处位置为出发点,进行下一步的决策。
思考的结果无非两种:坚持or放弃。
坚持和放弃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判定的标准则是问题是否可以被改变,或者在追加成本的基础上是否值得改变。很多人总是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上,不仅难以完成任务,还会使自己心情烦闷,浪费更多的成本。那这个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快速放弃,去寻找新的努力方向。就像某灵魂段子手说的“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在旁边的树上多试几次”。话糙理不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智者也。
02.断舍离
山下英子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断舍离》,书里所写:“断舍离,从深层来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看似只是整理物品的方法,实则确是回归生活的所在。人越年长,越喜欢背负着重重的“无用包袱”,但即使沉重,人们还是不愿意扔掉它。久了,这些包袱便会愈发无用,彻底变成沉没成本,甚至会对我们未来的决策产生强烈的干扰。既然无用,那丢掉又何妨?
03.及时止损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投资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连续犯错,要及时止损。明明有前车之鉴,你偏要穿你的新鞋走别人的老路,一条路走到黑,最后输到血本无归。你不甘心自己投进去的钱收不回来,不甘心自己投入的时间全部打了水漂,往往的结果是,收不回来的钱更收不回来了,并且还需要填补更大的窟窿,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懂得及时止损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