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就会有习性,这些习性跟随我们几十年,成为我们的舒适地带,既带给我们成功,又可能障碍我们到达更高层次的成功。
昨天在课堂上,我又被同组的”老爸‘’说了:“你怎么那么较真呢?”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抗议了,只要我按照老师说的去提醒他要求他,他就会有这样的反应。开始是不听不行动,后来就是边责难边行动。其实,即使我不提醒,小组长或者老师最终也会继续要求,直到大家都一致为止。
面对着他的“责难”,我毫不服气。我不过就是把老师的话复述或解读了一下,却被说成是较真,我毫不客气地说:“较真的明明是你啊!”看我这样的态度,他就说:“停!我不跟你争了。”
虽然我们都停了,可是谁也没服谁,谁都没过这一关。后来我对他说:“对不起”,可是那也只是因为我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是从内心里觉得我错了。
那么,我们究竟哪里“错了”?怎样才能化解这样的僵局呢?
首先,为什么会情绪上过不了关呢?从我的角度来看,按老师说的去尽量做好,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有人提醒我,我会去做,哪怕是自己并不喜欢被别人要求着做事。其实老师的要求,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觉得要求过度,其实是没有了解这背后的用意。我的提醒,是出于一个当惯了老师和工作天使的习性,也是希望整组可以步调一致。这些对我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课堂上的能量场,需要每个人去用心守护。
一个“老爸”,不但不自我要求,反而对他人善意的提醒感到反感,甚至抗议,在我看来,也实在是和他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不符。
我内在的不过关,其实来自于很多的‘’应该‘’:老师的话应该尽量照做,‘’老爸‘’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作为“老妈”,我应该去提醒“老爸”和孩子们……我不过是在做一些‘’应该‘’做的事,却被莫名其妙地指责和攻击,当下的反应就是:‘’到底谁在较真啊?‘’
下课后找机会跟‘’老爸‘’’沟通‘’了,结果发现每一次我的提醒,都让‘’老爸‘’很不舒服,很烦,觉得是要求,让他无法快乐。我问他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是快乐!我说:“难道你来上课不是为了成长和进步吗?‘’‘’不是,我要的就是快乐!‘’
对于这样的上课目的,我无语了。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他不需要这些,我是可以不说的。于是,我选择了不说。
接下来的课,分享的是童年趣事,大家讲得热火朝天,而这样的气氛,很容易打开人的心。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提醒会被认为是较真,那是因为我太严肃认真了。这份严肃认真让人感觉沉重,犹如面对老师。“老爸”是性情中人,喜欢看看《我是演说家》《中国真声音》,看电影常常流泪,热爱武术,从十几岁就开武馆免费教弟子,特别爱帮助别人,对父母也是非常孝顺。这样的一个人,一辈子就是权威,就是老师,充满了生命活力。如果对他用过于严肃的方式表达,会让他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善意。
我此刻明白,沟通不是去把事情说个明白(除非双方是同频,带有相同的意愿),而是带着一份觉察,跟身边的人同频共振,让任何事情变成快乐的事。
“老爸”是我的镜子,照见我的习性,让我有机会去打破自己的框限,同时也让我不去受苦于被别人“责难”的幻相,而是运用智慧找到解答,勇敢地突破生命中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