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接待了一周前预约的一位学生。
这是一位身高约180cm,身着黑色T恤,留着时尚发型、满脸写着“无所谓”男生。当他在我面前落座时,我闻到了浓浓的烟草气味,看到那修长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尖泛着淡淡的黄色。我暂时称他小刚。
小刚是独自来访的,我仔细地打量着小刚,内心充满了好奇:这个小伙子又会给我讲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刚说“我害怕我会做危害社会的事,比如杀人”。
小刚一开口就把把我旁边的实习同学给震惊了,我看到她猛然抬起头看向了小刚。
接着小刚告诉我们:他前几天打了楼管;一个月前跑到朋友妹妹学校替“妹妹”暴打不平,被十几个人围住,在公交车上被堵无奈下车,被强迫给家长打电话要钱;把班主任打到在地;参加群殴……然后小刚强调“最关键的是对这些行为我没有任何内疚感,所有人都说我有病,说我不该没有内疚。那我万一杀了人怎么办?”
听到这里,很明显这是个“品行障碍”的孩子,虽然已经年满十八岁。
科普一下: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指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出现的持久的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一类行为障碍。这些异常的行为在国外国内通常称为所谓的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期的说谎、逃学、打架、破坏行为、攻击他人、偷窃、欺诈等品行问题。
细细了解后得知,小时候的小刚很乖巧,父母工作忙,主要是由奶奶照料长大。小学期间顺利成绩中等,初中开始“知道学习”,成绩在前几名,760分的总分能考到680分。初四时因喜欢一个女生并开始表白和追求,做了好多努力,甚至把吃饭的钱省下来给该女生买奶茶,但那个女生“却骂我神经病”,“她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喜欢上了班里有钱的男生”,“当我把哭的稀里哗啦的她安慰好送回家,第二天却发现她向那个男生表白时心一下子就凉了”。
哎!多么纯情的小男生啊。我同情地追问“那一定也影响你的中考了吧?”“是啊,谁能不想这事呢?我反复想,到高中终于明白了:她就是那样爱慕虚荣的人,我找到她表妹……我考了八百多,没能上想上的××,被调到××,从此开始了抽烟、喝酒、打架的生活……”
看着满不在乎述说的小刚,我的心❤却在一阵阵发紧,一阵阵心痛的感觉”这么好的孩子,就这样毁了”。
小刚接着说在高中他学习编导专业,很是喜欢,但高考因文化课成绩差没能被录取,又在家人的劝说下报考了目前的专科学校,学习”古建筑修复”专业,不喜欢,但“总要混个毕业证”,可是觉得大学舍友过的“太苟且”,“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吹大牛、蹦小妮”,“太苟且了”。好不容易遇到个老师,却发现是个“大忽悠”,忽悠说该学校是北大、清华之外的“最好学校”,获奖最多,最后发现那些学生的奖项其实都是“这个老师指导设计的”,而他本人是××委员,和评委很熟……小刚感叹着。
这个尚未涉世的刚刚步入成人之列的小刚内心该有多么大的冲突呢?
当我不带评判只是好奇地去倾听、去了解时,我看到一颗“受伤的心❤”,看到一个受伤的小孩子,他在用“无所谓、不在乎”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无奈。
当不去用社会的标准去评价“好坏、对错”时,小刚告诉我“没内疚是因为我觉得我没错,是他们挑我毛病……”“那个老师其实还是有点真本事,还能和我讨论诗词……”
然后他突然兴奋地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个诗中的平仄韵律是多么有意思……”此刻,在他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期待和希望。
当帮他了解到可以有一些网络渠道可以记录发表他所写的文字诗词时,小刚笑着记录下来并且承诺要开始继续那个“文学的梦想”。
好像到最后小刚忘了他最初的“害怕危害社会”的主题,带着微笑走出了我的治疗室。
我不知道下次来访小刚还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故事,只是期待着、祝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