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渊生性孤介,不为当道所喜,常思弃职离去。阳明先生给学生写了一封信,告知希渊处世的圣贤之道。读着《寄希渊书》,阳明先生对学生的一片苦心教诲跃然纸上,阳明先生睿智的处世之道引领我们前行。
再迟二三月,托疾而行,彼此形迹泯然,既不激怒于人,亦不失己之介矣。
做事给别人留有余地。“所遇如此,希渊归计良是,但稍伤急迫。若再迟二三月,托疾而行,彼此形迹泯然,既不激怒于人,亦不失己之介矣”。意思是,有如此遭遇,希渊你归乡的想法也不为过,只是稍嫌急迫了些。若能再迟上两三个月,假托身体有病离开,彼此之间行迹泯然,如此既不激怒他人,同时也没有失去自己的耿介。
作为普通人常常意气用事,操之太急,不太考虑后果,而阳明先生教导我们在气头做决定事缓则圆的道理。做事要考虑周全,不要“得理不饶人” ,事情缓一缓,要给别人一个台阶下,不激发别人的恶。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意气用事,伤人伤己,特别对方还是上级时。虽说那时是“末世”,也就是乱世时期有些黑暗,自己是正直的,但正直不是意气用事。有时别人在势头上,自己避其锋芒的忍耐并不是软弱,后退一步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给双方留出反省的时间。除了那些恶人,但凡有良知的人都是生性向上,都有反思的能力,空出时间反思,即使不说,也会“相见一笑泯恩仇”。
圣贤处末世,待人应物,有时而委曲,其道未尝不直也。
委婉处世未必不是正直。阳明先生说 “待人应物,有时委曲,但其道未尝不值也”。意思是圣人为人处世,有时看似绕个弯子,但从不偏离大道。有些时候我们说话直来直去,做事直来直去,看到感觉不对的事直接说出来,也不管了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也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所以太直易折,必然会走的磕磕碰碰,有许多的痛苦和困挠。等时间长了才知许多事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许多人不是看到的那样真诚亦或自己认为的那样虚伪,许多关系也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单纯。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说话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藏着掖着,而且看到别人说话左言而右他还觉得人家虚伪,其实这是自己情商不高的一种表现,阳明先生说忠言可以顺耳,委曲而道直,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睿智的处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世间万物是平衡的,反者道之动。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 ,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你真有那么好吗”。己为君子,别人为小人,这是我们常见的思维模式,我自己也如此,而且常常举例证明别人如何错,自己如何对,还沾沾自喜。但那天听立平老师讲课,她说了一句,如果错误都是别人的,那你问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好吗?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有触目惊心的感觉,是啊,都是别人的错,都是自己的对,但是,我真的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好吗?不,只是别人处处宽容我而已,而我还自以为是,多么肤浅,多么无知!所以以后一定要以一颗谦卑之心学习,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多改过,修复与他人的关系,修复与世界的关系。
区区叨厚禄,有地方之责,欲脱身潜逃固难。
承担应尽的责任。阳明先生心中装的是老百姓,心里装的是国家,所以即使个人尝尽百难,依然克己奉公。“有地方之责,欲脱身潜逃固难”。而我们常人则常常是不如意大不了不干了,“我不伺候你了”,甩手而去,只顾自己舒服,哪管责任二字。我们身处中年,上有渐渐年老的父母下有正在求学的儿女,从家庭来说养家糊口的责任堪重;在单位我们这个年龄逐渐成为单位的骨干,为企业创效,为客户服务好,也需要承担起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应尽的责任。在疫情期间,在国家有难之时,虽不能奋战一线,但我们听党的话居家尽量不出门,心系前方捐款捐物,在国家有难时也要尽一份普通中国人的责任。为家为企为国,唯有责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不能因自己一时情绪使然而放弃自己的责任。
《寄希渊书》文虽短,但字字千钧,给人深刻启迪,做人做事的道理深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