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早课雪强老师《诗言诗语(第三讲)》分享“窈窕淑女”,才知道《关雎》是写周文王与他的夫人太姒从相识单思到终于新婚燕尔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直很好奇像周文王这样名垂千古的圣人是否一心扑在百姓上,一心扑在大是大非的事业上,一心扑在德行学问的修行上,成为一个索然寡味的顾大家弃小家的一代明君,没想到这样的伟人年轻时却也是一位被爱情折磨得辗转反侧的多情男子,不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遗世独立的世外高人,更不像佛祖释迦牟尼抛却江山父母妻儿老小,跑到深山老林苦思冥想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的苦行僧。也像凡夫俗子一样有七情六欲,换句话说吧,他虽为圣人,但首先也是人,是成为了圣贤的人。
再想既然圣人也是人,那我们呢?我们从小就饱读经书的孩子呢?我看一切皆有可能!
何为圣人?直接引用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圣贤其实是内心强大的人,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快乐幸福的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的人,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委屈磨难都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去看的人,是无论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是无论身处何位都能够真正幸福的人。圣贤就是足够自强、自律、自觉、自信的普通人!”
文王无疑是圣人的典范,拘而演千古奇书《周易》;忍痛从容喝下用大儿子身子做的肉汤;粗茶淡饭与百姓同劳作……从而奠定了周王朝一统江山八百多年的局面。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孕育出如此奇伟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女子才能配得上如此伟丈夫?祖母太姜,备好了成长的土壤,母亲太任,备好了粗壮发达的根系,妻子太任,任劳任怨经营好家庭,给丈夫备好牢固的后方基地。一家三代三位太太承前启后地努力付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成就了周王朝绵蜒八百多年的江山。后人才又把妻子称为太太,其实细究起来,很多人真的不能胜任太太这个职位哦。
好女人旺三代,而周王朝三位圣母级别的女人岂止旺三代呀?
他们,子凭母贤,母凭子贵,夫荣妻贵。
周老师单是《易经 坤卦》课程,到现在已讲了十四节课了,一字一字解释,结合现代,追寻历史,纵横开阖,深入浅出地分析其中之微言大义。比如为什么把母亲喻为“牝马”,在古代,马既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又是出奇制胜的作战工具,牝马即母马还有另外的重要职责就是繁衍后代。野生状态的马,会有一匹领头的牡马即公马,牝马一旦选择了自己的对象,就一辈子追随。要坤厚载物,厚到什么程度呢?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就是无疆。她重在“势”上,她能顺势而为,能审时度势,能因势利导。好比现在经典教育就是大趋势,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若干年后我们都不得不裹挟其中,我们是主动跟上趋势呢?还是将来被动花大代价补课?
孩子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了,做父母的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先等等看吧,经典那么难,等孩子大了再学吧,孩子大了就好了。然后呢,孩子慢慢这个那个坏习惯不断增多,才终于警觉我们已经错过了父母有效期,这时我们的孩子已经“坚冰至”了。
像太姒这样的窈窕淑女是不用学习的,因为她本就在道上,她只要坚持在道上走着就行了,所以她能不习而利。
她时刻牢记自己的位,不抢功,不邀功,当文王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获得百姓拥戴时,作为王的妻,不也就成功了吗?
做了王的女人,就要像口袋一样,要能装很多东西,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装,会装,善装,世界上最大的袋子就是大地,要像大地一样能承载所有的东西,还要把袋口扎紧,不让承载的东西倾囊而出,要括囊。那满了就不能再装了吗?可以的,要消化要转化,就像大地化作春泥长养万物一样。泥土不能直接食用,但食物却直接或间接从泥中来。这时是既无过却也无功的,既要受得了日夜操劳,又要耐得住寂寞。
坤是阴柔之至,阴气从天而降,正好跟九五至尊从下而上的阳气交会,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能号令天下,而王后则能母仪天下。曾有把女人比作衣服的,这说法其实很恰当,是大有来头的,因为《易经 坤卦》“六五:黄裳元吉”,既然群经之首都这样说了,断是错不了的。但古代“衣”是指上装,代表天,行乾道;“裳”指下裙,代表地,行坤道。
我们看一个人,总不由自主先见到他的上衣,第一印象就这么来了,往往会左右我们对他的评价,正是天道不可违也。但下装不可或缺,不仅遮羞,而且还要上下一致,不能突兀,不能标新立异,要不就会不伦不类,这样一来,要选择什么颜色就特别重要了,没错,“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黄属土,五行居中,滋养万物,不争不抢,就这么从窈窕淑女修炼成了母仪天下。
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得到,极致的得总在极致的努力之后到来,就是“黄裳元吉”,“吉”是吉庆,极致,极限,无极。
不要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遇人不淑,如果从小练就一双慧眼,如果从小就累积福报,如果本就是窈窕淑女,又何惧没有君子好逑呢!?做为人妻,厚德载物,又何惧小三逼宫呢!?作为人母,如何让娃成为窈窕淑女,引来经龟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