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妈妈说要跟我爸爸离婚了。”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班里的一个女孩子这样对我说。她可能还不知道妈妈的意思,脸上还是一脸的自然。
这是我刚上岗的第二年,同时也当了第二年的班主任。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孩子到家长之间的交流,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现实的社会带给孩子们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一周从星期一开始,爷爷奶奶把自家孩子送进学校然后就忙着回去做农活。很多家长就此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一般,盼望着周末快点过去能把闹腾的孩子送到学校。每天早上来到低龄部学校的时候,总能看见好几个孩子聚集在校门口旁边。他们隔着一条街道向对面的粉馆喊着,“我要买一碗粉!”“买一个豆沙包”“买一个糖包”…等等。大多都是六七八岁的孩子,静静的在那里等着对面的阿姨把早点送过来。当春节过去了,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外出打工,好些孩子不哭也不闹,但是开学的时候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个舍不得父母的孩子会哭。父母出去打工,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很久都见不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可以说只有等到过年了才能吃到妈妈做的一顿早饭…这就是乡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开学时,我为我们班的孩子做过这样一份统计:留守儿童居然占了整个班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说留守儿童是孤独的,那么父母离异且留守的儿童是更加需要社会去关心的群体。他们很难得到父母双方的疼爱,甚至家里的条件也不是那么理想。他们夹在父母双方之间,有时还需要作出一个抉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深刻的一段记忆。
作为一名班主任来说,自己也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能为他们做的事情真是有心无力。比起整天在他们耳边絮絮叨叨着努力学习,我更喜欢告诉他们学好知识后的结果。孩子是天真纯洁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小世界,大人的苦口婆心他们有时不一定能理解,毕竟孩子们总是充满着多种可能性的。
还记得上次语文课时区分“起诉”和“投诉”的意思,孩子们听的极其认真,一脸严肃的小表情盯着我。学好知识才能够真正的走出大山,我经常会给他们讲这其中的故事。从小时候的亲身体会一直到我正式工作,每一天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乡村娃娃的童年应该是丰富多彩且无忧无虑的。无论家庭给了他们怎样的夜晚,只希望每一天学校的阳光都能够温暖着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