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还记得刚开始学手动档车时情景么?(学自动档的童鞋请忽略)
开车好难啊,要时刻盯着前方看,又要看转数表,超过2000转,要换挡,否则就是“抵挡高速”,要挨教练骂了。眼睛往哪看呢?
你问老司机,老司机撇一眼说,谁还看转数啊,听发动机声音,声音“eng,eng,eng”,就换挡。
多年后的你,成为这样的老司机了么?
笑过之后,我们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
“老司机”和新手的差距是什么,我们比高手缺少了什么?
02
罗胖在公众号上分享过他与和菜头的一段对话。
曾经在程序员圈和媒体圈流行过一款产品——机械键盘。
他问和菜头说,键盘不就是打字用的么?而且现在键盘已经挺好的,电脑坏了,键盘都不会坏,为什么要强调机械键盘,动辄上千元,而且还分什么红轴,青轴,黑轴,茶轴?
这是不是矫情?是不是在装逼呢?
和菜头反问到,为什么外科大夫不用菜刀,而要开发那么多种手术刀?
其实高手和新手,外行与内行的差别,在于对细微的感知不同。
一个靠手术刀安身立命的医生,对切、剜、刮、割等方式,力度,角度等等精细差别,要开发和使用非常精细的专业工具。
一个靠键盘创作的人,对手感精细度的要求就极高,创作到了妙处,要感受到手在键盘上奔走起舞的美感。
一个老司机能感知不同转数下发动机声音细微的差别,自然从声音就能辨别转数,还能判断工作异常。
所有行业的高手,都有这个特征,水平越高,感觉越精细。
03
曾经我练过一段时间的硬笔书法,还不能算是书法,应该算硬笔写字。
自己练字,倒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消除内心的不舒服感。如果字写的很难看,过不了自己心理本能的审美这关,就会一种特别不舒服感刺痛自己。所以自己的练字的目标不求写的多好,但求横平竖直,看的舒服就行。
这种时不时的不舒服的感伴随我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正确握笔的姿势的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错了十多年。
几个重要的握笔方式改变的tips:
笔杆上端是压在食指根部关节,而不是虎口上;
握笔时,而拇指处于两者之间下压笔杆,中指第一关节和食指根部关节“反向用力顶住”笔杆,形成稳定三角,食指起辅助作用,保证握笔稳定;
运笔时,拇指用力起主要控制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和食指根部关节感受到力,而食指基本不用力,只是搭在上面,起辅助稳定作用。
自己以前主导用力的是食指,而改变到拇指用力之后,自己能体会到写字的精细感,包括从运力部位,大小,方向变化,力的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灵动感,流畅感。
当你感受到细微差别的时候,就是你进步之时,就像重生感觉。
明明周围的人和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而你却感觉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虽然由于习惯的力量,每次要花很长的时间从错误状态切换到正确状态。自己还反复在两个世界里不时的穿梭,但自己知道,新的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04
看到这,你一定会说,我已经知道高手和新手的区别,就是细微的感知能力不同。那些细微感知能力强,是成为高手之后才具有的吧,我现在是新手阶段,无法体会到感知细微的妙处,只能是羡慕的份。
其实这话对也不对。
感知细微的能力貌似是成为高手之后的果,但其实两者相互迭代,互为因果,只有自己打开了对细微的感知,通过训练,才有可能成为高手。而当你向高手之路前进了一步之后,又更提高你对细微的感知能力。
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对某些事太过熟悉,关闭了对它的细微的洞察,从而对它视而不见。如果你打开你对细微的感知,你也许会学会一项新的技能。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右手使用筷子,你想不想学会左手使用筷子?
如果你打开了对细微感知能力,能够仔细观察,最终找到重点的话,基本上5分钟之后就能学会。
下面摘自网上老外写的如何使用筷子流程。
http://www.wikihow.com/Eat-with-Chopsticks
关键之处其实就两点:
两根筷子中,下面那根一直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张开、夹上的动作,其实来自于上面那一根;
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令下面那根筷子处于稳定状态。
下面那根筷子,跟手一共有三个接触点:两端作为支点,无名指和虎口
大拇指的根部在中间压住筷子,无名指和虎口其实是“反向用力顶住”。大多数人败在无名指的用力方向上,如果方向搞对了,下面那个筷子就稳定了;
接下来就是练几分钟如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那根筷子并夹住东西……
怎么样,你学会了么?
我当时看到一样感慨,没有打开对细微的感知,自己仿佛错失了一个世界。
05
当你对一个句子表达反复推敲比较时,就是你细微感知能力打开之时,你才感受到语言的精妙。
当你清楚的分辨出"word"和“world”发音细微的差别的时候,你才算真正掌握了“l”的发音。
当你开始能体会到到羽毛球挥拍手腕抖动的那一霎那间的细微力度差别时,就是你羽毛球提高的时候,就是你感受到羽毛球魅力的时候。
……
打开你对细微的感知,进入了一个精细的世界,体会到精细世界里的细微差别,它会让你在成为“老司机”的路上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