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的内容是“刻意练习”,今天的内容可能比较烧脑,因为今天的听众很特别。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这里边涉及到很多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内容,吴伯凡在他的“认知方法论”里面讲到,如果你与一个信息只发生一次关系,那几乎等于没发生关系,所以不要以为你读了多少书,能力就有多强,也不要以为你上了多少课,你的能力就有多强,如果要把知识内化成一种能力,你就必须要增加这个知识在你脑子里面的带宽,什么是带宽?习惯就是一种高带宽,你需要反复的调用这项知识,才能内化成能力。反复被调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刻意练习。
那究竟什么是刻意练习?
无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我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那这些普遍的原则是什么呢?明确目标、高度专注投入、获得及时反馈、不停进行修正、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创建心理表征,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的练习。
估计大家也晕了,我也晕了,又老了几岁,其实大家只要记住一到两点也就差不多了,真真有价值的东西一定非常简洁,一定符合“简一律”,比如牛顿的F=ma,爱因斯坦的E=mc²,达尔文的进化论。
那刻意练习等于什么?
刻意练习=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
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公式的时候,我眼睛都在放光。真的太美了,太美妙了。
问题来了,什么是核心算法?
大家可以把他理解我第一性原理或者哲科思维,再简化下去就是你所在行业或者领域或者岗位的底层代码和逻辑基点。
我也有信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大家可以看我们这个小团队里面每天要做的工作也非常繁杂,如果大家仅从每天的繁杂的工作去找那个第一性原理,我明确的告诉大家,基本找不到,因为第一性原理一定不是浮于表面上的工作,他一定需要你极度调用自己大脑,深挖,深挖,挖呀挖呀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回答三个最基础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基于这些思考,所以今年下半年我把80%的精力都投入到新产品试产问题点的改善和标准化上。
如果找到了第一性原理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舍九取一,单一要素最大化,我们ALL IN所以精力和资源。
那我们又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第一性原理呢,我给大家三个标准。
第一性原理是第一因;
第一性原理是动力因;
第一性原理符合简一律;
接下来我们把刻意练习拆开来和大家解读。
什么是“刻意”,重要的话说三篇,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心理学界把人的学习分为三个区,第一个区叫舒适区、就是在这里待着你什么都会,你全拿手,全擅长,而最远的那个地方叫恐慌区,那个地方你所有都不会,你一脸懵逼那啥,在舒适区和恐慌去之间又一个区叫学习区,学习区还有一个名词叫脱离舒适区,这就是学习的本质,你在做你不会做的事情吗。
我们打游戏也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图个爽,这不是玩游戏,而是游戏在玩你,第二个境界就是为了赢,这样的人也永远不会成为高手,而真真的高手,在游戏界能混出名堂的,就是永远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比如说一个地图,他要把地图所以的影子都给扣清楚,再比如野多久刷一波,砍一刀的数值是多少,有些人还专门写论文,这种人专门的刻意的去练习,就会成为游戏高手。
再比如读书,有的人天天读心灵鸡汤,嗯嗯,说的好,发泄一下情绪,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就是图个爽吗,这样学习方式,一辈子读的字再多也是消遣,当然你非得要看一些康德、黑格尔这类的书,那也是自欺欺人,真真会读书的人,总是喜欢找一些有挑战的书来看,这种人读书才是真真有效的。
那什么又是练习呢?练习就是练习一万小时?死磕?自虐?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把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然后分头去练,
比如说美式的橄榄球,据说只有1%的练习是在实战比赛中,那平时他们练个啥呢?不是打比赛,而是把它拆开来,比如说速度训练,特定的队形训练,某个特定球员肌肉群的训练,全是拆开的,
姚明就讲过一句话,说美国的NBA的篮球明星,他们平时训练,往往是打拳击,这个拳击和篮球有啥关系呢?但是拳击往往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下肢运动速度和上肢的力量,这反过头来,就对篮球特别有用,你看也是一个拆解的思维,
我们把这套方法看各个行业的高手,其实都是这样啊,律师的最基本功训练是看大量的案例,一个围棋手的大量的训练不是去网上和人家杀个痛快,而是背一个一个的定式,等等全都是这样,这就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把整个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砖头去练,这样的精度更高。
案例: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身刻意练习的案例,刚到公司来的时候,其实我也是个小白,虽然我的简历上写着IE工作经验5年,但是后来发现我们公司的IE和其他公司性质完全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我所有的东西都要重新学,基于这个,我总结了自己的技术迭代的第一版,反复打磨,然后我发现这些不够用了,然后我又总结了自己的PCBA工艺标准第二版,又反复打磨,最后我发现还是不够好,我又开始总结了自己的DFX现场版,反复打磨。
这些内容就像教科书一样,每过几天我都要去翻一翻,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按照书里面所说的去做。
核心算法一定要反复练习,才能内化成能力。
最后和大家谈谈刻意练习的注意事项:
任何一种方法或者工具都有他的边界,如果你不知道他的边界,它很有可能成为你的认知障碍,最后就变成了查理芒格说的那种人“拿着锤子的人看到什么都是钉子”。
1,刻意练习≠重复练习,单一通道的重复,不能带来持续增长,做了一辈子饭的大妈也没有成为顶级厨师,做了一辈子宝安的大叔,也没有成为宝安高手,在农村大爷爷种了一辈子田,也没有成为第二个袁隆平,在比如说我们身边的员工,乃至工程师,管理人员,他也在自己的岗位做了5年10年,也没有什么能力上的变化。结论:“一万小时定律不成立”。
2.刻意练习适合比较成熟的领悟,比如弹钢琴,游泳,做PPT,甚至我们的工业工程,因为成熟的行业有成熟的套路,套路,导师。
最后告诉大家,我前面说的都不重要,这句话最重要。“阅读提升认知,刻意练习提升能力,认知不等于能力,但是可以强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