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让你闪躲逃避的到底是什么?
不久前,一位企业高管高总找我做教练。他的团队里有这么一位员工A,能力很强,能够独当一面,甚至在专业上,高总也自愧不如。
然而,A身上也集结了专业型学霸的特点:特自我、难沟通,谁都不服,看谁都觉得差点意思。一方面是交给他的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出色,一方面是跟他合作的人都叫苦不迭。
高总接到不少对A难以合作的投诉,以前也沟通过几次,但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总是谈话一开始,A很快就说自己知道了知道了,然后开始解释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说某某某误会了,自己会打个电话跟他解释一下,再不行道个歉。老板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在当时看起来A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的冲突也很快得到了解决。然而A并没有什么改变,同事对他的投诉甚至在逐渐升级。而每次沟通高总自己也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话没说透的感觉,好像被什么东西给憋住了。
现在一想到要跟A沟通,他自己心里也打鼓:象以前一样,就事论事吧,那还是老样子老结果。可是,真的要跟A谈起个性,谈起脾气,这会不会让A觉得是小题大作,人身攻击呢?
以A那个暴脾气,万一一个不爽拍屁股走人了,担子可就完全落在自己身上了。在专业上还不一定有他做的好,市场上一时半会儿就算加价50%也未必能找到代替他的人才。
所以高总很是挠头,希望找个教练替他去跟A谈谈。
我听了高总的来意,笑着对他说:“假如这事儿是我来找你,你会跟我说什么呢?”我们换了位置,我把他刚才的故事复述了一遍给他听。
听完之后,他嘿嘿一笑说:“ 我觉得这个事情,你不能假借外人之手,A是你的下属,作为他的领导,你得自己去跟他谈清楚。”
我们两人对了一下眼神,哈哈笑起来。紧接着我问他:“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让你躲闪逃避的到底是什么呢?”
高总沉吟了一会儿说:“好像也没什么让我逃避的阿,我就是怕他会辞职?好像也不是……”
“你肯定是不希望他辞职,但他真的辞职的话,你肯定也能接受。那么,让你为难的到底是什么呢?”
“对呀,这事儿看起来挺简单的,但是,好像也没那么简单……”高总陷入了沉思之中。
02
不敢触碰,是因为你心里有鬼
在这场管理者与明星下属的困境中,在职务上高总是A的领导,拥有对A的管理权力。在具体的情境里,有多人对A在协作关系上的投诉,高总也代表了某种民意。于情于理高总跟A的谈话都占据优势,然而他迟迟没有行动,卡住他的是什么呢?
我看着陷入沉思中的高总问到:“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那还用说,当然是既能保持A的工作积极性,也能提升团队协作和团队和谐,两全齐美那多好”,他略带戏谑地说道。
我深深地看着他的眼睛,问出了关键一击:“你相信你能吗?”
他彻底被问住了:“哪儿能这么完美啊!我……我还真没这么想过……”
正是因为“我不相信我能”“事情不能两全其美”的潜意识作梗,高总每次谈话对核心关键都点到为止,期待A能心有灵犀,不仅明白他在说什么,还能回去之后自我改善。
这个“我不相信我能”就是高总心里的“疑惑之鬼”。也正因为从来没有正视这个“鬼”,高总和A谈一次,失败一次。失败一次,“觉得我不能”就增加一分,以至于他现在想假外人之手替他解决问题。
心理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看见即改变。当你看到了自己的盲点,往往“看见”本身,就创造出了可能性。
在看清了自己心里的“鬼”之后,高总立刻来了兴致:“那么教练,我怎么才能做到呢?”
03
你心中也有鬼吗?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通常都会面临着一些困局,总让我们感觉深陷泥沼,裹足不前。我把这种投鼠忌器的谈话称之为“不可碰触的艰难对话”。
之所以不可碰触,是因为谈话可能导致的某一种结果,是你特别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对这种可能性的恐惧,使你不敢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能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得谈话浮于表面,不能产生真正有意义的行动,谈话的目标自然不可达成。
那么什么会增加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呢?两点:对最好结果的大胆期待,以及对最坏结果的有条件的准备。
老话说的好:往坏里想,往好里做。往坏里想容易,难的是往好里做,在往好里做之前,首先要往好里想,而我们往往就不敢往好里想,正是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鬼影重重,捆住了我们的行动。
如何看见这个鬼,并把它带到阳光下,这就是“捉鬼”的过程, 以下五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往好里做:
1、我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通常第一次浮现的目标是比较模糊和不具体的,或者是比较表面的)
2、反思为了达成此目标,过去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可能是无效的?
3、还有哪些行动可以采用而没有采取的?为什么?(请特别关注这个为什么,因为这是引出担忧的线索,这个地方是承上启下的机关,这是捉鬼的关键性问题!!!)
4、我的担心状况是有哪些?这里面哪些是我最不愿意发生的?如果真的发生了,会怎样?
5、再次回看本次谈话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足够清晰吗?有实现的可能性吗?如果风险太高,可以调整的是什么?
当谈话的发起者能够带着清晰的意图和对风险的准备去谈一场“不可碰触的谈话”的时候,他将是自信的,坦诚的,稳定的。这样的状态本身,会为谈话创造坦诚的、尊重的氛围。谈话的成功率就增加了一倍了。
总结
在我跟高总就不可碰触的艰难谈话做了几次教练约谈之后,尤其在对于谈话中自我情绪觉察和管理的几次练习之后,高总决定自己去跟A做一场坦诚的沟通,他后来跟我反馈的是:“其实没有那么难”。
人人心里都有鬼,搞不定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自我怀疑最严重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看见恐惧,才能拥有穿越恐惧的勇气。
愿你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