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发现工作中,很多人都喜欢说慢慢来。初入职场的有,老员工也有,他们悠哉悠哉的,摆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这种人通常分为两种人。第一种是聪明人,真的有能力,胸中有沟壑,把一切都规划清楚了,按着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走,不受外来的干扰。
而另一种,是没有目标感的人,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看不到大局,只是局限在自己的狭隘思维的。或者说能力不足,用慢慢来安慰自己。
很不幸的是,我曾经就是第二种人。
我也喜欢说慢慢来,喜欢自我安慰,不到事情的最后一刻,总觉得还有很多的时间,慢慢来,只要最后完成了就行了,但是最后我发现,其实我多半是完不成的。而且越慢慢来,整个人越颓废越没有干劲,越陷入迷茫。
人一迷茫就会抓狂,就好像溺水的人,总想抓住点什么,不管什么,只要救命就好。然后我就开始一会学摄影,一会学PS,东一棒槌西一棒槌,每天看似很忙,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干了什么,对未来也越来越迷茫。
有一段时间,我又是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不是因为不讨领导欢迎,一会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行业,我真的想过辞职。
后来我升了组长,升了主管。我忽然发现,我说慢慢来的次数少了,大家都说我整个人都变了,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这种变化,其实只是职位变了,为什么我的改变这么大呢?
后来我反思,其实是和有了目标,目标更明确有关。做文案的时候,我没有目标,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当了组长之后,新工作,新环境,新压力,刚刚上任,对什么都没熟悉,光是学习本职工作就花了我大半的时间,哪里还有别的时间想别的,做别的,没有精力分心,反而让我更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了,效率更高了,更有成就感了。很快我就得到了上级的器重,当上了主管。
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直担心的内向,情商不高的缺点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我想如果我依然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把精力放在那些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上,那我现在可能依然是个文案吧,最多是个懂得摄影和PS的文案。
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二八原则。在发生质量问题的时候,20%的问题是由基层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但是80%的问题是由领导者造成的;而80%的领导问题,又是在20%的重要环节上造成的,这就是质量管理当中的“二八原则”。
很多人都想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但是很多人不成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总把时间浪费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做自媒体好像很赚钱,拍抖音也不错,干脆再学点才艺吧。我们随波逐流,学得越多,却反而不知自己要什么,越焦虑了。
我们总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值得去做,总说时间还早,但是屈指算一算人这一生,从出生到八十岁去世,也不到3000天,而我们的精力又是有限的,会分心,要睡觉,真正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太多。
二
人很容易落入只要有用就好的陷阱。
年轻人很喜欢说,我还小,时间还很多,有很多次试错的机会,而且还理直气壮的说,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累经验。但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的,不是为自己的目标积蓄能量的试错,都叫浪费时间。
我的组有一个97年的员工,他做事总是不紧不慢,不催他永远别想看到他的工作成果。他这么做,并非是因为他真的性格如此,而是其实他并不喜欢现在做的事。他想创业,想自己当老板。我找他谈过,问他为什么不干脆辞职去创业,他说他还没准备好,年纪又小,多学点总是有用的。但我真的看不出当一个打杂的,和他今后的创业有什么关系。
打扫卫生是有用的。学钢琴是有用的,看电视甚至都可以是有用的,但是它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
80%的成果都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抓住主要的问题,我们才能用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成果。
三
问自己:是哪些问题,导致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其中的哪些问题是你认为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可以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通过自问自答,圈定其中关键的部分,然后在这20%的领域,投入专注的卓绝努力,去得到80%的收获。
改掉只要有用就去做的思维,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只做三件事,我应该做哪三件?如果只做一件呢?这一件对促进解决其他问题是不是有用的?我们这辈子都在和问题打交道,一堆问题向你涌来的时候,你必须识别出关键的问题;一堆事情要做的时候,必须确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才能赢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