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词人辛弃疾写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苏轼写的则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东汉末年波澜壮阔的三国纷争成了诗人词人的绝佳素材,那些曾经独霸一方、运筹帷幄的英雄豪杰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之人。但直到《三国演义》开始流行,三国的故事才真正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然而演义二字也说明了这一切绝非正史,在小说家的笔下,历史人物因其爱憎而被褒贬不一,甚至扭转改变了三国历史人物应有的历史地位。就像俗语“成也萧何败萧何”一样,小说《三国演义》成功的让三国的故事深入人心,也难免让偏见深入人心。但总有一些深爱三国故事的人会由演义溯本追源,想要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由此而生的书籍也有许多,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马伯庸的《三国配角演义》等等。但对于历史的猜想和解读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每个人都因自己的立场眼界而各有看法,刘轩鸿就从三国六大家族的角度写出了自己对三国的认知和看法,遂成此书。
对三国的研究和解读因为《三国演义》的盛行而常常将目光停留在刘关张、魏蜀吴身上。对曹操以外的曹氏子弟,刘备之外的刘氏宗亲以及夏侯、诸葛家族的研究都不尽详尽。刘轩鸿以此作为写作的新突破口,重点讲述诸葛亮所在的诸葛家族、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夏侯渊为代表的夏侯家族、曹操开拓的曹氏家族、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氏家族和刘备所在的汉室宗亲,在六大家族之外还介绍了诸葛武侯的三位继承者以及曹操手下的曹家将们。
刘轩鸿的写作既征引严谨,又语言风趣,在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阅读的快感与乐趣。在书写夏侯家族时,作者以信件形式回顾夏侯家几位重要人物的生平和功绩。写诸葛家族时则以生年岁数来叙述发生的事件和影响。对诸葛亮的三位传人则交替描写,以大时代来概述他们的功过人生。虽然写法各异,但作者始终坚持的是写史写实,历史记载中没有记述的不妄加猜测,也不因个人好恶而随意褒贬。客观、谨慎是刘轩鸿的原则,幽默、不流俗则是刘轩鸿的特点。如此二要素结合,让本书脱颖而出。
小说里将诸葛亮的描述成智多近妖,无所不能而又鞠躬尽瘁的形象,但在历史中,诸葛亮并无如此神奇。火烧赤壁的功绩来自周瑜,舌战群儒也多是想象,但诸葛亮也确乎伟大。他稳定后方发展经济的能力无可匹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大公无私。诸葛亮赏罚分明,行事公允,正是因此,蜀国政治清明才能有后来的北伐和发展。作者如此评论诸葛亮“诚然他的事业以失败告终,但却赢在了后人心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人,集公、忠、廉、能于一身,又兼立德、立功、立言于一体,他有着真正伟大的人格。”
似太史公一般,刘轩鸿也喜欢在文末品评历史人物,他的品评能够综合多方因素考量,能够摆脱既往的影响,能够以普通的视角来看待这些被赋予了太多意义的人物,在他的品评下,一向被人轻视的,被认为并无功绩的诸葛瞻是一个征服自己死心杂念,用一生去帮助别人的反英雄主义传奇人物。被忽视抹黑的曹真是一个曾经挫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阻挡第二次北伐的英勇将军,他伐蜀的失败既有战略的原因,也有人事和运气的因素,这一个被小说颠覆抹杀的英雄。只被当做硬汉的夏侯惇其实并没有拿的出手的战功,但他是个肝胆相照的好兄弟,甘当绿叶的好同事,甘于清贫、宽容随和又超级大方的好领导,所以他是曹操一生的知己,在魏国加官进爵并且泽被子孙。
与此类似具有颠覆性或新意的点评还有许多,而这正是被演义掩盖的真实。文学名著的强大影响会逐渐被正史还原,但这样的过程仍需要漫长的努力。研究历史人物的意义绝非猎奇,而是想要探究以此天时、地利、人和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寻找事物演进的规律,辨析性格爱好对人物命运的改变,并最终展示历史发展的偶然和不易,如此,三国历史留给作者刘轩鸿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珍惜,珍惜先辈的努力,珍惜如今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