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荡之一,碧水荷莲漾轻舟
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一路风雨一路苦乐,人也是恋旧的感性智者,特别是到了中老年,回首前程往事,在欢笑与泪水中,一步步走向花甲年迈。流浪天涯海角,追寻万里山川,从平凡到繁华,从繁华再到平淡,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着那一片温馨深沉的土地一一故乡。
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智者,文墨豪客,把故乡的情故乡的景留诸于纸墨画卷,浓浓的乡情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龙之不才,空暇时涂鸦些许拙文,与大家分享儿时的乡村。
李白有诗云,游洞庭:“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天下九州,始有荆州,由群雄逐鹿的三国,历经千年,绵延至今,古城墙依旧挺拔沧桑,长江水一直浩荡不休。
长江中游,荆州与岳阳之间,两湖平原中心,有古城名为石首。
石首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密布,是一座山水园林式的城市,中心城区更是依山傍水,风景怡人。北依长江,东南倚洞庭,城绕南岳山,东岳山,笔架山,东延桃花山,南绵六虎山,西接黄山头。有广袤肥沃的土地,种植着水稻棉花为主的农作物,养育着60余万石首人民。
叹 荷
小角芊芊,初蕾恨遇采花人。一梦觉醒,藕白唇尖,清香满屋。晨开晚合,娇姿巧向佳人异。怡人心菲,知与谁同?亭亭玉立,欲笑还颦风中舞。花虽艳,奈何并无青春衬。怨晚秋,枝残瓣落。半生恋,予未成,萧萧嘶吟,蜻蜓独恋雅荷色。
我出生在高陵镇(原茅草街乡)王家岗村,村庄原名曙光,土改后改为新华,改革开放后改为王家岗,因徐姓较多,故老人一般也称为上徐家岗。有十一个小队,民风纯朴,热情重义,400多户村民,1500余人口。
我祖居一组,在老家门前,有一个大型湖泊一一一老部荡(原义为脑壳荡,起因为荷叶刀,有一个凄美的悲愤的故事,续章专述)。原为一个1000多亩的大湖,东抵牛车墩,西连固城湖,南接新林,北临新华,老一辈在上世纪50年代都用水路运送货物,南达多子桥到团山,西经固城湖通栗林河。栗林河北起谭家洲经茅草街河流入,纵贯高陵,团山,官垱三镇,南入湖南三岔河。全长约二十公里。与红旗渠呈纵向并行。我们老家门前的“渔场台子”就是早先的船运码头,后来河床抬高,围湖圈田,只余下200余亩的天然湖心,再后来湖边淤积之地逐步开垦为农田,以至湖心缩小为100来亩,土改时两村相争,乡里便中分为二,由新华与新林共有。
老部荡湖水清洌可口,春冬微波粼粼,夏秋荷莲满塘,湖内游鱼成群,岸边树草成荫。最喜欢的是夏天的老部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水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中,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其间点缀粉色的荷花,尖尖含羞如少女绯红的脸,微微含笑于瑶池,含苞待放若火炬般翩翩起舞,怒放招展于晨曦之间,千万朵荷花,千万片荷叶,千万种姿态,亭亭华盖错落成一幅天然画卷。
最喜欢吃莲蓬了,荷花的花瓣,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嫩如婴儿的脸,花瓣展开下垂凋谢,便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无悔无憾,因为她孕育了生命的延续。
现在主角成了莲蓬,幼时的莲蓬,四周有粉色的莲须,如火柴头根根抖擞,又如村口放哨儿童手中的红樱枪,像蚕茧保护着蚕宝宝一样,待到瓜熟蒂落,她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剥几颗翠绿的莲蓬,留清香于唇间,甜蜜在心底。再之后的莲蓬由青绿转为紫褐色,如人到中年,皱纹渐增,但半生的精彩经历也沉淀下来,多了份厚重与沧桑,莲米醇朴安然,莲心略苦。老年时的莲蓬由紫转黑,身子松驰,粒粒莲子倦缩在小房间里,无神而黯然。也许,它也在回忆曾经的过往,嘴角也偶尔留着微笑。黑色莲子的收获也有讲究,嫩了皮肉不坚,晒后易变形,若是过老,便自然掉于水中,沉淀于淤泥,再生长成莲藕。
挖莲藕也是个技术活,每到冬天,湖水渐浅,大人们便在湖边围塘挖藕,那时候没有水裤,在暖暖的午后,赤着双脚卷起裤管,拿着铁锹与扁担绳子,以及一个小木桶便前往老部荡。
先用铁锹将泥巴围一个土城,再用小木桶往外舀水,待到水干,便开始寻找藕尖,内行能从藕尖的形状与走势发现莲藕的分布与大小,于细节处能发现是正藕还是支藕(土话为藕稍包,形丑而味差),一般挖开两到三尺泥土便挖到藕了。下锹要轻,动手要柔,若是切破与拉断都是低手,因为切破易进泥沙,拉断不中看。能在纵横交错的阵形中拉出整支整支的莲藕,那才叫高手。
高手半天能挖藕30到50斤,在那个贫苦的年代,老部荡的莲藕帮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饥荒之年。野生莲藕味美且营养丰富,可切片爆炒,可切块煲汤,家庭主妇都会做藕蒸菜,把藕切成条丝状,加生粉以调和,若有猪油或是肥肉更佳,放在米饭上一蒸,哇哇!那叫一个鲜香爽口。不过那只是在春节或是家里来重要客人了才能品尝得到。
儿时的记忆中,每天清晨,父亲便同村里的男人们一同到老部荡挑水。用急钩扁担挑着两只木桶,来回于湖与厨房之间,急勾是用桑树叉切成,长的那头系上自家用黄麻搓成的细绳,扁担是用杨树或是楠竹削成。
两头尖中间粗平的扁担,压在男人宽厚的肩膀上,挑的是一家人饮用之水,更是挑着一家人的负担与希望。
主妇们便在家里生火做饭,土灶上面是两口大铁锅,一般是连灶,呈葫芦形,铁锅前端有两个圆孔,可放两个沙罐烧开水,四周灶台可放餐用碗筷,后面腰部有一个大文坛子,用于家人的洗漱。
铁锅做的饭肯定会有一层金黄色的锅巴在锅底,母亲把饭盛完后,孩子们会拿着一大块锅巴当零食,咬得嘎崩响,那是一种嚼出来的幸福。
茅屋上炊烟袅袅,飘忽于蓝天白云间,吃过早饭,呼朋引伴,湖边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我们用蚯蚓钓鲫鱼,用土蛤蟆钓黑鱼,用蜘蛛丝钓刁子鱼,用勾引挂蟮鱼。
一群小屁孩坏得流油,见到鸡鸭会追赶,见到牛羊会踢两脚,庄稼长得好好的,我们把怀穂的嫩谷抽出,用那个空筒子吹口哨,芝麻脑壳用竹棍子一扫一大片,把黄麻剥皮了作鞭子。大人过来把我们赶得鸡飞狗跳,但很少有人直接告状到家长那,每家都有顽皮的孩子,骂几句“砍老壳滴,短阳寿滴,讨债鬼”便不了了之。
我们用狗尾巴草编成花环,用荷叶当伞,用荷茎当吸管在湖里喝水。天气一热,便把衣服一脱,跳到湖里游泳,和小伙伴们打水仗,当然深水区是不敢去的。
玩尽兴了,便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一定要把衣服晒干,把身体晒正常,不然回去老爹用指甲在我们手臂上一刮,若有白色痕迹,肯定是一顿“竹笋炒肉”跑不脱。
若是轮到我们放牛,便把牛往湖中一赶,只要牛不上来吃庄稼便成。我们在岸上玩“乘三棋”“抓子”“夺兵”等游戏。牛在湖水中吃蒿草,吃荷叶,吃湖中堤形小岛上的青草,待到牛吃饱后会自动上岸的。
寒冬腊月,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层,我们会用瓦块土石在冰上打漂漂,在冰上滑冰嬉闹,无知胆大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冰层下面是有危险的,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冬季。
忆童年
携友醉沥城,小步林木深,风拂桃香涌,浅语忆乡村。童年湖边度,美景留永恒。地虽贫,人淳朴,睦邻里,空气清。青芜堤上柳,碧波鱼戏痕。蜻蜓立雅荷,莺鸣月泄银。小径含香,暮霭烟袅牧笛阵。呼朋引伴,笑洒田园漾童真。闲钓湖边,莲香引诸神。秋风起,遍野金黄丰收顺。赏雪景,檐垂银钩天地坤。
苦读圣贤书,寒窗跃龙门。路阔商铺立,楼高陌路人。现实利为首,相逢点头应。漂泊他乡苦,梦境回故村。将相本无种,帝王也成仁。成败宛如梦,乡情慰平生。城市农村风景异,现实网络无枉论。众人随心择居处,各有千秋话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