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第六本书,是一本专业的教材,书名为《教育心理学》题目没有写成读后感,而写成学习体会,有以下几个原因,1.是因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研究,理解学生的心理,并列依据这些心理创造学习,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员的学习。2.本人虽然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但是属于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这本书可以作为案上常备的工具书,不断拿出来学习,研究;
体会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学问,是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能快速入门,但是精通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应用。“教育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通过教育心理学学习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实践中心理活动规律的掌握,进而完善教育方案的设计。这门学科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为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体会二,加深了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书中提到认知方式差异里场独立和场依存,场独立的人利用内部参照,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场依存的受外界的影响较大。举个例子,在我们现实的培训中,考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场独立的学员会依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自行整理复习资料,场依存的学员更多的是希望是别人整理好,自己拿来复习即可,面对繁多的学习资料也无法做好有效的筛选,埋头做题。相对的场独立的学员自主性会更强,学习成效也相对的会更好。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思考的是除了帮场依存的学员提供学习资料外,怎么引导场依存的学员向独立方向转变。认知方式还有分深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性。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表现对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体会三,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的一方面利用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的互相转化。学习效果一方面体现在理论知识的实践方面,学以致用,另外一方面体现在培训测试。就目前所负责的试题库项目,试题应该分为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综合性应用类,试题不能出的太难,太难会让学生怀疑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效性,不能出的过于深奥,应该现实化,场景化,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试题的编制应该不断的凝练和设计。试题应该设置在中等程度,中等程度最有利学习效果的提高,越难效果越差。
激发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的利用反馈和正确的知道结果归因。满堂灌有可能展示了教师知识的渊博,但是对于学员来说没有适合的导入,合适的情境创造,没有引起学员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时间学员的学习状态是游离的,根本没有学习成效,所以启发式教学很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反馈,对学员做的好的方面要表扬和奖励,同样也要适时指出学员的不足,当然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最后要了解学员,正确的知道结果的归因,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不好,是自己的努力还是外界的因素,找到正确的原因,能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自己所实践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专业知识提现了教师的能力,但是能不能把知识有效,快速,完整的传授给学员就要求我们懂学员的心理,所以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这本书的学习将会持续,本文探讨的也只是书中少部分知识点。以后还会本书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