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我的左脚正缠着绷带,已经一周了,甚至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也不能再跑了。不能跑步的日子里,反而更加渴望跑步,渴望跑步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有人问我跑步的时候,你脑子到底在想什么,悲伤的时候想想悲伤,快乐的时候想想快乐,偶尔浮想往事,我以为我可以思考什么,但几乎从不曾想过正儿八经的事,甚至根本想不起来,也许常常只是一片空白。
看着每次跑步在某一个瞬间捕捉到的画面,我开始认真回想每一次跑步的过程。
成都连续一周的暴雨过后,久违的太阳 ,汹涌的府河水,却意外美得如仙境般。
浣花溪公园新鲜的空气,幽静的林荫小道 ,未熄灯的清水河大桥,清晨的一切都要最温暖的方式唤醒着你。
晨跑,最痛苦莫过于如何让自己起来,如何唤醒沉睡的肌肉 ,可一旦起来,这一天都也许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一天能跑1个小时来确保自己的沉默时间,还蛮重要的,至少在跑步的时候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
因为接来的时间里,你则需要开始工作,面对无数的人,说无数的话,思考无数问题,所以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这段宝贵的时刻。
夜跑,是另一番滋味,城市的夜景真的是另一个世界。
灯火通明的二环高架像一条火龙包裹着成都,能沿着跑一圈也是半马了;天府新区办公楼像点亮的机器人帮你指引跑道;兴隆湖的大,彩虹桥的炫,然后能沿着河边起跑,也是极享受。
不过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愿意再穿上跑鞋出门,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制定目标,刚开始每月100公里,每次6-10公里,一个月也就是12-15次,当心里有目标的时候自然容易坚持,3,4月都完成了。
可惜并不是每个月都可以完成的,工作太忙,朋友聚餐,出差,还有受伤,总有太多理由轻易让自己放弃妥协,但如此反复的之后,心里的信念会慢慢变得强大,妥协的次数也会慢慢减少。
17年3月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参加了成都双遗马拉松的全马,跑得的时候已经不是享受,成咯折磨,赛后脚也不是自己的脚,身体不适了一周,这是一次惨痛教训,之后没有再跑过全马,因为没有积累到足够的跑步量,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切记不支付必需的代价,便只能品尝相应的苦果。
跑的时间长了, 不但可强化自己的肉体,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可强化自己的内心, 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自己发好了 ,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炼自己好了,让肉体更多的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是能力有限,从容面对一切,看看下面一张,开心笑一笑!
枯燥的操场跑圈,一圈一圈单调地重复,要努力调整合适的呼吸,找到适合的速度,节奏感一旦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你不必担心周围的人超过你,按照自己最舒服节奏跑着,自然也不会累反而觉得愉悦到停不下来。
雨中的慢跑,雨水慢慢浸泡到跑鞋中,感觉脚下突然沉重不少,汗水和雨水充分结合,衣服黏黏的,全身不自在;此刻音乐变得很重要,但总有那么一个人会给我带来神奇的音乐,让我坚持下去。没有固定的音乐,听到好听的 ,则可以单曲循环跑完这几十分钟。
烈日下的暴晒 ,皮肤火辣辣地痛,流出汗水也会瞬间烘干,头脑恍惚到无法完整思考一个事情,可当你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得爽快感油然而生 。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对于身体心理都是一种的考验 ,一旦经历过,身体的肌肉形态会发生变化,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强韧度,肌肉记忆也会在无形中形成,跑步则变成习惯。
当然和面对的所有事物一样,跑步也会有厌倦感和低潮期,遇到一直不能提升的速度,遇到突如其来的伤痛,放弃声音的就不断在耳边响起~~
后来找到一个好方式,让自己找回享受跑步的乐趣:“走到哪里就跑到哪里”, 为了跑步,也为了用脚步丈量认识一个陌生的城市。
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有好多人跑步运动,大部分都是带着耳机听音乐,跟着自己节奏跑,偶尔会有迎面而来的跑者,大家相互点头示意微笑,然后又各自跑去,人潮如此热闹,你依然是孤独的,但此刻的孤独你是足以被支撑住的。
在香港:清晨的荃湾公园还没有开始香港的快节奏,至少这一刻你可以慢跑着欣赏着这个城市的一切,晨光中的高楼大厦稍显温情,不那么冷冰冰;安静的码头,等待出发的渔船邮轮;公园里的打太极的老太,在海边钓鱼的老头,你能看到的,都让你停不下脚步。
在宁波:从人烟稀少, 到处是货车的工业园区跑到堵车的市中心天一阁,月湖广场,感受着周围人们状态的变化;在市区跑步最大的敌人的是红绿灯和躲不要开的人流,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但也正可以欣赏此地特有的建筑,天主教堂,天一广场,南塘老街,老外滩~~~
在重庆:比我想象的恐怖,搜好的目的地和线路,等你跑到一看 ,是几乎90度的陡坡阶梯,活生生把跑步变成了越野,全身大汗淋漓,看得见汗水从身上飞散出去,汗珠掉在道路上,瞬间便蒸发掉了。直到跑到江边,看见滔滔江水奔腾,才觉得跑这段值咯。
只希望一双跑鞋,一件T恤,一首音乐,能跑更多更远的地方。
其实跑步真的是很私人的事,你可以参加各种跑团,参加每年的马拉松,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经验,但跑步那刻你始终是孤独的,一定要一个人自己完成,也并非和他人比较 ,每天坚持超越昨天的自己一丁点,足以。
用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一句话来结束: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
希望自己,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也希望你坚持所爱,无所畏惧!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