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儿开
何水长
武都马街樊家山的老农才让我认识了迎春花。
天天在北峪河河堤上走过,一堆一堆的男女老少买树苗,有的树苗上还留有点点滴滴小黄花,我只当是家种的什么树种。
三月三爬了一回五风山,从黑坝殿沟上山,过了净手殿,再爬到一天门已爬的有气无力了。抬头一看前面走着一个肩扛袋子左手提塑料袋还攥了三根什么小树的老农,心想看人家多有气力啊。我问,老哥你扛什么呀,这么陡的山路!老农说,庙会观里吃不完的洋芋馍馍,拿到山顶上去,今天山顶人多,让他们吃了。放在下面没人吃就坏了。怪可惜的。我说我给你拿一样吧。老农说,算了。我说,你满面流汗的成了啥了。他说,我习惯了。我问,你手里拿的啥,老农说,馍馍迎春花。我说我拿上人家硬说没关系。老农不让我也再不好说了。我又说你拿的小黄花树这山上到处都是的,那是什么树呀?我前面还没搞明白。老农说都是迎春花。我说我没听说过呀。他说城里人可吃甜它了。我说就是哪河堤上买的那些树呀!他说你看那几个人就是到那陡坡上挖迎春花去了。那可吃钱了。我家里栽了好大一片里。特好看,她还叫黄素馨、金腰带,金黄色的花瓣,花期长,从二月一直要开到四五月间里。北方到处都可栽种。栽成盆景更好看更吃钱。老农边走边说,肩上三十多斤的袋子和左手又拿迎春馍馍,看样子一点也不吃力。两个多小时爬着武都站立着的山。五凤山主峰两侧山脊全然是如削如劈的峭壁。攀山之道,陡峭高峻,悬壁凿阶,水泥浇筑,奇险奇绝。正如唐代诗人张文琮写的《蜀道难》“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在由新殿、风伯殿、二天门、坪堎龛,越过千万级石阶,我们已经爬到了三天殿。老农说,我到了,有机会来我家看看迎春花。下面那梁上看到黄花多的就是我家。
告别了老农我们继续爬山。一块儿的一个老成人叫道,你们看,这路边还有那山坡上到处是迎春花。是啊,你看她株高有的三十五十厘米,有的八九十厘米,有的枝条更高,有的向四周散开,有的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如少女的披肩长发,瀑布背影。金黄色花瓣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开放的叶子未发芽,她的清香金黄,五凤山已经染得红晕了。百花沉睡的早晨,不畏料峭的春寒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花儿开圆了,青色的三叶对生交互相压,如少女修染的玉指,如鸟卵浑润椭圆。那迎春花的腰身似乎更加舒展了,它在蒿草中翩翩起舞。坡边斑斓的野雉拖着长长的尾巴,嘎嘎嘎地叫着,像是滑雪的运动员从高处收敛着双臂电掣般而下。快要落下了,只见野雉鼓起它的双翼,快速的闪动着,它的修长的尾巴缓缓的向下弯曲了起来,落在地上,它一下就窜进了那一片迎春花丛里去了,这一片蒿草裹住的迎春花密不透风,柔软的枝条交织在一起。盛开的迎春花就像燃起金黄色的火苗。野雉在迎春花丛里嘎噶地歌唱着,你看那有的灰头灰脑的,有点可怜的雌野雉,就在它的旁边寻找美味的早餐。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迎春花很朴素,没有梅花之清雅,没有水仙之娇贵,没有山茶之丰盈,没有牡丹之富贵,没有玫瑰之艳丽,没有月季之娇美,平平常常的颜色,简简单单的花形,不高傲,不冷峻,不择生长环境,只要一片泥土,几许雨露,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长叶,就能绽放美丽,吐露芳香,迎抱春天。宋代韩琦写道:“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另一个爬山的同人说,其实,迎春花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很早很早以前,地上一片洪水,庄稼淹了,房子塌了,老百姓只好聚在山顶上。天地间整天混混沌沌,连春秋四季也分不清。
那时候的帝王叫舜,舜叫大臣鲧带领人们治水,治了几年,水越来越大。鲧死了,他的儿子禹又挑起了治水的重担。
禹带领人们察找水路的时候,在涂山遇到了一位姑娘,这姑娘给他们烧水做饭,帮他们指点水源。大禹感激这个姑娘,这姑娘也很喜欢禹,两人就成亲了。禹因为忙着治水,他们相聚了几天就要分手。临走时,姑娘把禹送了一程又一程。当来到一座山岭上时,禹就对她说:“送到什么时候也得分别啊!我治不好水是不会回头的。”姑娘两眼含泪看着禹说:“你走吧,我就站在这里,要一直看到你治平洪水,回到我的身边。”大禹临别,把束腰的荆藤解下来,递给姑娘。姑娘摸着那条荆藤腰带,说:“去吧,我就站在这里等,一直等到荆藤开花,洪水停流,人们安居乐业时,我们再团聚。”
大禹离别姑娘就带领人们踏遍九州,开挖河道。几年以后,江河疏通,洪水归海,庄稼出土,杨柳发芽了,人民终于安居了。大禹高高兴兴连夜赶回来找心爱的姑娘。他远远看见姑娘手中举着那束荆藤,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可是,当他到眼前一看,原来那姑娘早已变成石像了。
原来,自大禹走后,姑娘就每天立在这山岭上张望。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来没走开。后来,草锥子穿透她的双脚,草籽儿在她身上发了芽,生了根,她还是手举荆藤张望。天长日久,姑娘就变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荆藤长在一起了,她的血浸着荆藤。不知过了多久,荆藤竟然变得水青、柔嫩,发出了新的枝条。禹上前呼唤着心爱的姑娘,泪水落在大石像上,霎时间那荆藤竟开出了一朵朵金黄的小花儿。
所以,迎春花还叫金腰带。我说。
所以武都城里南来北往的人们非常喜爱迎春花。几万块钱的迎春花有的老板花已带往岭南福建了。
爬在武都四大名山之上。道教的殿宇又是一番景致。这三天门,这里的庙会年年如此,四乡八邻的商贩摆摊设点,有小孩的各种玩具,各种首饰挂件,有啤酒饮料,陇南的洋芋搅面皮凉粉炒叶叶应有尽有。人山人海。依山修建的坐西向东的三天殿宏伟壮观。观里供奉着真武祖师。诵经磕头抽签算卦的人们肃穆庄严。由此在向山顶经过土地祠、灵官殿就到老殿了。这里海拔两千三百多米。沿山石阶梁蜿蜒盘旋而上,松涛汹涌,云雾弥漫,巍峨高峻,耸入云霄。在山巅茫茫松林间,殿阁重重,画栋流云,楼宇隐现,飞檐落霞, 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是五凤山传统庙会。白天游人如织,入夜缘山灯火辉煌,从山脚缠绕而上,直达山顶,与天上的星星相连在一起,十分壮观。只是现在夜晚灯火不如过去了。
不一会,我们攀爬到山顶,远远看到精光闪闪的三个大字“五凤山”。沿石阶而上,穿前殿门厅,后殿高高在上,好不气势雄伟。敬香的人排队等待。我们虔诚地上前敬香跪拜,祈求真武祖师永保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站在五凤山顶,俯瞰白龙江玉带飘练。“逝者如斯夫”:你从三皇五帝唐虞尧舜走来,走过秦汉唐宋,走过元宋明清,而今引领我们奔向大海。高楼林立的武都势如航空母舰,停靠于搭载着白龙江水浇灌的万顷碧绿清凉的油橄榄走向世界,你看那蜿蜒穿山高速没入隧道,横空缠绕白龙江水的兰渝高架铁路,虹桥卧波,长袖起舞,似乎嫦娥梦醒,飞驰电犇,连同北峪河连片村落,层层梯田,万顷花椒也要一块载向云天山外长江东海。五凤山山梁车场两行整齐的小车,如蓝天归来的大雁,铧字形排列,似雄鹰翱翔云端。引凤落桐。对啊,这是传说落在五凤山的五只凤凰已起窝从陇南,武都,五凤山,华夏之中心地带展翅高飞了!是的,传说五凤山是轩辕黄帝身边任过职的张三丰修道成仙创建道教的地方呀。对呀,《阶州左传》记载“圣道元君是阶州武都城人,他是元始天尊下界降生。其弟子玄道天师得道后,在五凤山聚仙修道,弘扬道教精神救苦救难育人为善。后灵宝天尊又收徒在五凤山聚仙宣道,又下设四御天尊分管乾坤阴阳万物生死富贵。五凤山就是道教三清道祖天尊的主要领导的核心之中心地方。巍巍呼高哉!伟伟呼壮哉!这正是陇南响应中央发展建设甘肃以陇东南始祖文化为核心,传承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迎春时代啊。德国人都把我们老子的《道德经》像爱他们的《圣经》一样家喻户晓啊。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尊道家思想,顺应自然,上善若水,保国泰民安。五凤山,春天来了。
午未已过,万里晴空,艳阳高照。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沿山梁下去,就看见了油路边上金黄的农家大院。那位老农也刚刚下山。满院的迎春花金光灿烂。她绽放着一种无比的美丽,她展示着春天的使者无尚的荣光,她要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她深情的呼唤,春风来了,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春雨来了,细细的,润润的,绵绵的;春花也都开了,红的,白的,粉的。百花争艳。此乃“天人合一”的农家小院。
五千年华夏文明,儒释道互补治世。孟子曰“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文明的经济转型期,我们更需要天尊圣贤。我的思绪在迎春花里开放,我的心思在五凤山上飞翔。我们不能把五千年文明三千年的文字让大西洋彼岸的鬼儿子拿去。当我们都不知道天尊圣贤的时候,我们还能是炎黄子孙吗?!
老农笑着说道喝水喝水。又说你们怕都饿了,我在山上刚拿回来的豆芽拌椒叶好吃得很,给你们来一碗。说着已经端了出来。又是金黄的豆芽,那是我学校吃了两年的主食菜。地道的自产的农家绿色食物。我说太好了,这正是老子孔子吃过的中国人的菜呀。我想让武都人民都要吃上五凤山的菜,看到迎春华儿开!让全中国人民都吃上五凤山的菜,看到迎春花儿开!让全世界人来吃五凤山的菜,来看迎春花儿开。
2016.4.15于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