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每天微博都会推送一些代表的建议。今天上课老师让谈谈对莫言提议”缩短633学制,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让学生在连读制的轻松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提案的看法。
离开十二年“寒窗”三年,几乎无感于此,随后听着同学对自己弟弟际遇的哭诉,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感觉。
上初中后一直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很茫然,那时候会和老班说,自己只有十几岁却仿佛已经活了上百年。自己到底怎么做才能让生活有意义?如今知道,这是因为青春期出于半成熟状态带来的矛盾感,那时候的自己因为总有尽责到当爹又当妈的老师陪聊开导所以安然度过所谓的心理自我统一阶段。然而现实中真的很缺乏这样子的好老师,于是有人叛逆,有人“叛逃”象牙塔,一念之差划出了两拨孩子难以逾越的距离天堑。
初一那年正好碰上汶川地震,夜里独自架着小台灯看电视播送的救灾故事泪流满面,除了将纸币折叠成一个个爱心丢进募捐箱外,无能为力。五年后雅安地震,再忍不住,问老师,五年过去了,一样的灾难重演我却依然什么都做不了,一样的无力感,那这多读的五年书又是为了什么?
上了大学,选修应急救护的课程,因为做志愿者请假了几节课,即使后来天寒地冻要一个人去半山腰蹭课也坚持补完遗漏的课。我想,倘若学制缩短,也许自己就能够提前两年进入大学学到这些本该早就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也许就能够在雅安地震时力所能及的做点什么,也许,就不会再一次重复那种无力感了。
晚上去电影院看了《疯狂动物城》,朱迪从小励志做一名警察,却一路被泼冷水,有同伴的欺凌父母的担忧以及现实的残酷,它却很乐观的回应,生活需要尝试,那我就做第一只兔子警察吧~即使提案通过却未必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愿还奋战在十二年“寒窗”的你们能坚守自己心里最初也最纯粹的梦,不被现实击毙,不被生活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可能改变一生的尝试。
上高中去营地培训时,助教带着大家看电影,自己一个人在隔壁教室听着因隔音极差传来的台词与背景乐心不在焉的写作业,带着内心极大的煎熬——明明是假期却要强迫着自己学习,哪怕效率极低。这是克制,也是辜负。倘若提案能被采纳,下一代的孩子不再受等级考试制度的束缚,真的能够开始心安理得的观察蚂蚁搬家一下午而不内疚自己浪费时间没有读书,他们的未来与过去,会不会都要变的有趣一些呢?
初中时学校有校刊,当时参加心理团辅后写的一篇感想被老师刊发在上面。迎接的不是艳羡,而是同学的撕页或一句,“写这么烂也能被刊登”。看到《疯狂动物城》里尼克袒露的儿时经历时突然想起这一段经历,偷偷抹了一把眼泪。有人说,每个人看故事看见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所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只是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学会尼克的那套,从此隐藏懦弱做别人口中那只狡猾不可信的狐狸,而是选择了做朱迪一样屡战屡败的蠢兔子。
许多人也许是每个人都会因为蔑视、嫉妒、偏见等等原因错看一些人。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狭隘思想会因此有意或无意的伤害那个本该善良且美好的人。这样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对方开启了阿Q精神,更加努力的证明自身的存在。另一种,就如同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一般,渐渐选择成为大伙偏见中的尼克。故,此后再要评判一个人如何如何时,能否先反省一会自身,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言行举止造就了现在的对方?你为你所知道的一切事情负责,何况这件事与你息息相关呢?
一部动画电影,却让自己反观了一遍中学历程。我想,也许我们热爱童话的缘由,是因为每个人都在所有的情节里寻找治愈故事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