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看待明代历史就是认为明代奇葩皇帝多,明代黑暗专制,明朝一无是处,反正都是黑,朱元璋残暴嗜杀,朱棣阴谋篡位,一切一切都是负面的印象。或许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明代历史是文人墨客所记述的,而这些文人所得到的来源却是清代的官修明史,但是清修《明史》是有所不足和缺漏的,甚至有篡改。
《明史》从头到尾都是由清朝皇帝最终审定的,康雍乾三位满清皇帝对明史的修撰重视似乎是到达无法剥离的程度。《明史》的每一篇完成,都是由皇帝亲自审阅,十分“关心”明史的细节,不放过任何小小的错误,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修史官重新改写,达到皇帝满意的要求。我们来看以前的朝代修史,都是几年完成,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史的《宋史》是最大一部史书,元代修书不过二年集成,而清修《明史》从顺治二年开始筹备,到乾隆四年完成,共计九十五年的时间,历经四代帝王,三代史官之手,才写成《明史》。我们知道修史是时间越少越好,因为时间少,被人左右的因素就少,历史就不会过于失真,后人对历史的了解也就会更加贴切,而明史的修订将近百年,其中真实性实在令人堪忧,其中也看到清朝帝王对于明代的态度,由此又可看到满清对前朝的处心积虑。
今天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明代历史和文人记述,实是出于清人政治需要而抹黑的明代历史,与历史上的真实明代是有一定距离的。清人修明史可谓是多出奇招,为了一部官修明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字狱案——庄氏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等,为了防止汉族文人私修明史,清廷下令惩处各个明史案的文人,重则灭族,轻则充军,来抑制民间对明史的修撰,压制民众对前朝的思念。清修《明史》历经百年,基本保存明代社会面貌,但是对于明代皇帝,政治,宫廷,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篡改,几度增减、政审、修订,丑化了明代的真实形象。清朝自己修完明史后,毁坏大量明代珍贵的历史资料,以至于中国历史档案馆的明朝史料少之又少,基本上缺失明代中后期的原始资料。因为对于明朝,清人要抹去他那光辉的一面,不可能让这么辉煌的面孔存在百姓的心中,对于一切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文字和记录统统消毁,然后利用明史来妖魔化明代,让其在百姓心里失去地位,从而达到树立清朝正统光明的伟大形象,巩固统治。
我们可以借鉴明史来了解明代,如果真按照明史说那样,明代如此黑暗,那么我们所了解的思想巨匠还会存在吗?我们所知道的远洋航海还会存在吗?我们所理解的仁德道义还会存在吗?
我们来看,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帝王,深知民间的疾苦,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努力恢复生产,发展农业,朱元璋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要大力发展农业。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国家实力显著回升,元末的千疮百孔没有了,取代的是人民安居乐业,商贾南北通达,社会经济发展。因为朱元璋经历元末的政治腐败,所以对于官员要求廉洁奉公,惩治腐败,对于腐化官吏进行杀戮,对百姓安抚教育。他杀贪官,史书却记录他是个暴君,喜欢杀伐。仔细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皇帝如果是个暴君,难道百姓不造反吗?反而历史上百姓对于朱元璋都是赞扬的,官吏憎恨朱元璋,这就很说明朱元璋是爱民的帝王,对于贪污腐败是严惩不贷,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我们同样憎恨腐败,有领导帮我们百姓出头惩治腐败,难道我们不拥护这个领导吗?就这一条就可以说他是个明君。
还有种观点是朱棣夷灭方孝儒十族,这在清人的明史中都是没有记载的,不知道如何成为历史演义的,说这样的话是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现实来看,在明史里,还有方孝儒的后代为官的记述,这怎么就说朱棣夷灭方家十族的,真可谓野史中的野史。现在学者也喜欢引用明朝皇帝多数慵懒的说法,其实不尽然,是有皇帝慵懒无为,但是不代表皇帝不管事情。多数人认为万历皇帝懒政,久居深宫,不见朝臣,首辅亦是不可见面,但是我们要看到,万历不上朝,这个国家社会仍然在运转,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江南海外贸易兴盛,而我们只知道万历懒政。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记述:万历的懒政,不上朝,是对朝臣的反抗。据现在考古发掘看,万历其实腿部有损,行动不便,上朝有点难为这位皇帝。但是他依旧控制和管理这个政局,万历三大征都是以明朝的胜利而结束。而现在却对他评价极低,说他吝啬,辽东紧急不愿出钱,以至于丢失东北。其实不然,万历皇帝的内帑在三大征,辽东战事均是支出,内帑是皇帝的私人金库,不属于国库,而其付出甚多,说其捞钱吝啬,未免孤陋寡闻。
明朝社会可以说是个开放的社会,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与徐光启结为好友,二人翻译了许多西方的知识,传入中国社会。利玛窦还得到万历皇帝的欢迎,他曾经献给万历一副当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给当时皇帝以世界的概念,让万历帝看到了西方国家的位置。明代的《天工开物》传入西方以后,被欧洲人誉为17世纪东方百科全书。就连明末崇祯帝还下令学习西方历法,铸就《崇祯历书》。这时候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可谓是在西方掀起了“中国热”,伏尔泰,黑格尔等人都为中国文化所倾倒,称中国儒家文化是当今最先进的文化,是欧洲所不及的。所谓的海禁,闭关锁国,在隆庆开关之后就不存在,在明朝后期,东西方文明也在多方面进行交流,无论和平还是战争。社会的开放,西方文明的渐入,让明代社会产生了巨大活力,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明朝开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时代,有着开放的气度,百姓安康,社会繁荣,文化发展,这是明代社会的现实,我们不能抹黑这个辉煌的时代,不能遗忘这个强盛的时代。
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或许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能让人接受,但是明朝确实不是那个黑暗专制的社会,而是一个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开放时代。我们不能胡乱评价,正如明清史学家顾诚老先生所言:在理论和观点问题上,要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不必千篇一律,不想把个人看法强加于他人,也不违心迎合某种思潮或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