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的主要矛盾就是“孩子日益增长的智商(自我意识)与家长日益下降的权威”之间的矛盾。
1.
小宝出生了,全家一片欢腾,看着他哭(为简洁,全文使用单代词他,泛指他和她),看着他笑,看着他吃饱了、睡足了、拉屎了、拉尿了,真正的举手投足都是爱。这个时候的小宝其实一点也不听话,高兴了就笑一下,不高兴就哭一下,才不管大人有什么想法。在0-3岁的蜜月期里,父母能包容孩子的一切,也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父母就是孩子的最高权威。
2.
小宝上了幼儿园,认识了更多的小朋友,逐渐懂得了女生要穿鲜艳的裙子,涂上颜色的指甲更漂亮;男生不留长头发;谁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跟他玩,谁的新玩具自己也想要;带颜色的饮料是甜的,比白水好喝,我想喝甜的……
于是,
“起床气”来了:好冷(好困),妈妈,不想起;衣服不好看,我要换一件。
“吃饭难”来了:这个不好吃,不吃了;我想吃那个;
“动画瘾”、“游戏瘾”犯了:妈妈,我再看一集,保证最后一集;爸爸,你答应给我玩一会手机的;奶奶,你都看过三集电视,该我看了;爷爷,你别下棋了,让我玩会游戏。
这阶段,小宝的智商(自我意识)与日俱增,渐渐的没那么听话了,父母不再是说一不二,任凭父母家长大讲当年老子小的时候多么辛苦,饿肚子有多惨,玩具都是自己用泥巴木头做的,小宝完全无感 ,除非爸爸妈妈生气的大吼或拿出“家法”,才能不太情愿的执行。好处就是这个阶段的小宝完全“不记仇”,哈哈,哪怕被父母批评或“收拾”了,一转眼就忘记了。
这阶段,父母的权威还在,但已经需要辅以威逼利诱或者耍点小技巧才能达成。
3.
小宝越来越大,会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知道了钱是一个好东西,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关于自己的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在家里还是在肯德基过,要邀请哪些好朋友,都有自己的见解。不再是一味的黏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而是学会了察言观色,跟着谁更能获取最大的利益(比如谁会答应给自己买个新玩具等等)。
小学的孩子已经会聊同学的八卦,探讨长大的意义,讨论家里能不能生二胎。据观察,基本上三年级以上的独生子女,都反对家生二胎;到初中的年纪还会同意生二胎已凤毛麟角。
是的,这阶段,连生二胎这样的事情,家长都做不了主了。
4.
中学时候,小宝到了青春期,也是最大的叛逆期,父母的一切行为在他们眼里都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土。总之做事的最高准则就是啥事都反着来。比如弄了甜豆花,他要吃咸的;你弄了咸豆花,他要吃甜的;你甜、咸都准备了,他要吃原味的;你甜、咸、原味都有了,他要喝稀饭。
这时期,爱情的种子在萌芽,一般早熟一点或学校风气稍差的,早恋问题就成了绕不过的坎。男生的家长最怕担误学习,女生的家长还要担心自家宝贝吃亏。
其实这个时候的父母已然没有了权威,或者说在自我意识极度膨胀的孩子眼里没有了权威,仅仅因为还掌握着经济以及监护人的身份,靠着多年听家长话的习惯维持着关系的平衡。
5.
上了大学,家长不得不接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现状”,放出去的卫星,接不接受你的指令就看孩子的心情了。
这个阶段的家长逐渐想明白了,不光女大不中留,男大也一样,得接受现实,从权威慢慢过渡到朋友。
6.
小宝毕业参加了工作,慢慢得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世事的磨练也让他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永远不计条件对自己好的人。父母的人生经验确实是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让自己少走湾路。
于是父母的权威又因为孩子的懂事和爱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