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不听话就打你了!”
情景:东东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购物,东东一直吵着要这个要那个,爸爸不准东东买那么多东西。心急的东东一屁股做到了地上,伤心地大哭起来。爸爸看着周围投来异样眼光的人们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厉声吓唬东东:“不准哭,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可东东听了这话不仅没止住哭,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分析:孩子难免会有令大人生气的表现,被气急的家长们通常会用打人来警告孩子。这种话其实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即使孩子真的挨了打,听了话,他的心里也不会真的认同父母的话。事实上,恐吓孩子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塑造,相反地,在恐吓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2,“妈妈/爸爸不要你了”。
情景:三岁的丫丫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一边吃一边玩,妈妈教训了她,丫丫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把饭菜洒得满桌都是。愤怒的妈妈对丫丫说:“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
分析:幼儿对人类情绪的理解有限而且浅显,他们往往是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来辨识人的情绪。如果是大人早上出门上班,他们会认为大人是真的离开他们了。对孩子说不要你了这种招数,其实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当他们一步一步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这种安全感会让他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家长如果假装要遗弃孩子,孩子便会认为自己失去了值得依赖的人,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敏感、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3,“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璇璇看着绘本上鸭妈妈带着小鸭子的图片,好奇地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正忙着准备晚饭,没有时间跟璇璇解释那么多,于是套用了她小时候璇璇姥姥的话,“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原本期待妈妈的回答的璇璇,失落地坐在一旁低头不说话了。
分析:每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探究自己是“从哪里来”这类问题,“捡来的”、“充话费送的”等好像是家长们早就商量好了的答案,殊不知这样的回答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一旦认为自己和爸爸妈妈没有亲密血缘关系,极有可能让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孩子对生命的来源的好奇和探究,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家长不应该避讳这个问题,而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答案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大人说不行就是不行”。
情景:已经到了睡觉时间了,可是小雨还吵着要吃糖,不吃就不肯睡觉,无计可施的妈妈只好请爸爸出马,爸爸严厉地教训小雨:“睡前不许吃糖,说不行就是不行”。
分析:“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典型的独裁主义教育方式,孩子不能领会家长的真正意图却被禁止做他想做的事,这会导致亲子矛盾的产生。家长们不应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来命令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跟孩子协商。
跟孩子交流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年纪尚小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儿。他们敏感多疑,大人的无心之言也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小小心灵。这些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家长们千万不要再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