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布罗茨基的《悲伤与理智》,其中有篇文章《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或曰浮起的橡实》谈到流亡作家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说流亡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它能教会人谦卑。”
这个观点不仅仅适合于流亡作家,对所有人都是如此。
简言之,人应该接受自己的无足轻重。
正如济慈所言:“你远在人类之中。”
消失于人类,消失于人群,置身于亿万人之中。
接受自己的无足轻重,如果用人类的无穷来丈量自己,每个人不过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子。
如果能用这种态度对待人生,有时候,人反而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
因为,你认识到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会更踏实认真的做自己能做的事。
从这方面来说,学会谦卑,是每个人的功课。
突然想到前些天看过的一本书——《灵魂之旅》。
如果,承认人有灵魂的话,那么,从这个角度,反而更能理解谦卑。
《灵魂之旅》的作者迈克尔.纽顿,心理咨询学博士,是美国获得认证的催眠治疗大师,1968年,他在治疗一名患者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灵魂世界”。自此,他开始通过催眠技法和独特的年代回溯技术,潜心研究探索“灵魂世界”。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他写出了《灵魂之旅》这本书,由此获得了1988年的美国精神催眠治疗师国际协会颁发的年度大奖。
在《灵魂之旅》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专业分析,展现了“灵魂世界”的全貌,是一种建立在催眠案例上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他提出:灵魂是一种能量,而本源是由高级灵魂融合而成的超级智慧能量,正是这种能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宇宙。人世间的一切际遇都是为了灵魂的成长,为了体验生命的可贵。
在纽顿的“灵魂世界”体系中,灵魂(sprite)和心灵(mind)是不同的,前者是经历了多次轮回,而后者只是今世的。人生的际遇,是灵魂在投胎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或飞黄腾达,或潦倒一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无论何种选择,都是为了让灵魂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这个“灵魂世界”中,每个灵魂的展现都是一种能量,可以根据颜色来判断灵魂级别,比如,第一级的灵魂,是白色的,第二级,偏离白色,表现为一种淡黄色,第三级,黄色,第四级,深黄色,第五级,浅蓝色,第六级,深蓝紫色。能量越强,颜色越深,灵魂级别越高。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一次次不断的重生中学习新的课程,完成灵魂的成长。每个灵魂都有一个“灵魂导师”,在灵魂回归之时,对其前世进行分析,评价,指导。每个灵魂也都有自己所属的群落,彼此熟悉,相互进步。
他还提出,所有的维度中,存在一个纯粹的精神,一切生灵都是从它的能量中分离出来的,他用“onesoul”和“oneless”来指代这个终极智慧。正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面的“道”恰好是“一”吐纳万物所追求的完美智慧。
他用“本体”(identity)来强调灵魂中根深蒂固的属性,恰如《华严经》所说,“无一众生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
这种论断,或许有时给人带上宿命论的枷锁,但是,如果能通过各种途径,解除人生迷惑,也不必厚此薄彼。
意识到自己的无足轻重,了解“谦卑”的意义,也许,更能让人沉静下来,探索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从这点来看,无论是文学的意义,还是其他宗教哲学理论的教义,都是殊途同归。就看自己更能接受哪一个,形成自己稳定的人生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