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和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我以后想开一家自己的咖啡馆。”(在这里我插一句,我还要好像开一家自己的独立书店,里面就要有咖啡馆)
每次听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至少在于我这二十三年来所理解的一切美好事物里,这一项都是派在理想的生活前列。
可是我又不得不将你从理想的状态中硬生生地拉回来,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就好比兰博基尼和Polo的距离,总是可望不可即,当你心情愉悦地望着星空之时,你也有必要留意脚下隐藏着一条臭水沟。
一个爱看书的人,或多或少心中都保存着一些理想主义的情节,我承认,我心中有那么一些理想主义,可是我知道苟且的生活是常态,诗意的生活不是必然,在大学里,我就已感知到了这一点,所以我理解,我也能接受。
我爱阅读。无论是小说,散文,社会纪实,哲学,心理学……每一本书都是人写的,是人写的就无可避免地添加了一些或者大量的个人情感,一个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他也许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期间有尔虞我诈,有勾心斗角,有天道酬勤,有对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描写,有对平凡生活的真挚体验,每一笔都是作家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过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虚构小说,所有的虚构都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无奈和隐忍。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是我的问题,也许也是你的问题,我如今发现自己愈趋近于那种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人性弱点的书籍,甚至对于那一类的书籍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起初我的目的仅是想让自己去直面现实中的一切,无论是我已触及的还是未知的,因为它一直是存在的,可是后来我意识到,我好似根本就做不到那样,类似的书籍看得越多,心中的理想主义就愈发强烈,我原本想走到一个极端,可是却发现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总之一句话,愈现实,愈理想。
我想我可能做不到更好了。
也许你会马上反驳我说,人就应该保持初心。初心谁都有,我更更在意的是,苟且和远方,至少要先让一个出头,而很显然,在这个尴尬的局面以及年龄面前,远方排在第一位显然不太合适,毕竟,远方是一种内心的向往,而苟且则是物质的基础,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就类似于数学上的必要不充分。
生活很重要,但精神更重要要,可是生活是精神的保障,而精神对于生活而言,一文不值,如果没有生活,精神不能将你养活。
最后,用小说《赫连诗郁》的最后一句结尾:“现在,重要的是生活,很现实,只是偶尔会做梦。”
每日一贴: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