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篇】
为什么掌握框架后,依然写不出完美公文?这些“诗外的功夫”需要储备什么?怎样储备?
写好公文,需要做好的4项储备:“攒、炼、泡、熬”
第一,攒——知识储备——攒起四个功底
1、理论功底
理论功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篇公文体现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内涵,就是马克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但忽视了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将它运用到公文材料中,一般用于提炼思想、主旨和金句。
【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通常用来总结意义、指导工作。
比如 ,习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在第一部分“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中有一个核心观点,“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实际上就是“事物普遍联系”这一哲学观点的演绎。
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永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它们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如果不掌握这个哲学观点,就很难破开这个题。
【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这样才有深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政府发布一条政策,我们单位要怎么落实,就要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
【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比如,提出工作举措时,要注意创新的观点。
再比如,指导工作时要围绕、依靠、立足那些向上省长、蓬勃发展的事物。
【例: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引起质变,通常用在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通过这个观点来正确认识遮蔽我们思维忙盲区的量变原因。
【例: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在起草调研报告、经验材料中分析原因时运用。
此外,还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认识论的观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攒的哲学观点。
要写好公文,建议把这些哲学观点都列在一张纸上,摆在办公桌前,在写材料时看一看,很多时候会为你打开思路。
2、政策功底
首长讲话、文电指示和政策规定中,尤其要把基本的观点而后论断记下来,因为它们是你公文内容的依据和支撑。积累得越多,你的内容就越丰满。
当前,建议多积累习主席的讲话,这是最直接可以运用到公文材料里的内容。
3、学识功底
公文是写作者综合素养的反映,既要当专家,也要当杂家,笔杆子做到最后就是博学。
比如从事城管行业的笔杆子,既要精通市政、环卫、河道、智慧城管等业务知识,也要注重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这样下笔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4、文学功底
就是多看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名家名作。习主席的讲话之所以引人入胜、独居风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语句。
【例】“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这就话就是习主席引用古文,论述标准决定质量的工作指导。
【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用这句话来论述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
建议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这些经典语句分类记下来。在公文破题和开头结尾的时候通常会用得上。
第二,炼——思维储备
1、修炼逻辑思维
公文写作其实是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会让你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持续受益。
领导或者上级给你一个想法和思路,你先要建立逻辑框架,才能顺畅写作。那么怎么建立逻辑思维呢?可以用金字塔模型。
最上面的塔尖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观点,逐层往下就是支撑核心观点的其他思想。
从金字塔的纵向结构看,文章的任意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况;而从横向结构来看,同一层次的事项必须属于统一逻辑范畴,这就是金字塔原理。
从最底部开始,将同一逻辑范畴的句子组成段落。
比如,这一层有5个关于金融的句子,形成一个关于金融的概括性的段落。再将同一逻辑范畴的段落组成章节,形成一个概况性的思想。最后,将同一逻辑范畴的章节组成文章,形成核心思想。这就是文章的组织逻辑。
表达要自上而下,结论先行;思考要自下而上,总结概括。
要通过这种方式,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修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先自下而上思考,再自上而下表达,同一逻辑范畴的内容注重总结概括,不同逻辑范畴的内容注重区分层次。长期坚持下去,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提升。
2、修炼问题意识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对公文写作极其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切入点。
所以,拿到一个公文选题,要先从问题入手。
【案例】起草一篇领导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要找到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我们根据素材找到了虚假脱贫、管理不精细、产业脱贫缺乏稳定性和脱贫形式主义的问题。
再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实现精准管理的工作指导。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问题是靶子,我们要对着靶子提出措施,这是公文写作最基本的路径选择。可以说,问题提得好,公文就能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