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平台,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因为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土壤以沙质为主,到处堆积成丘,故名沙丘。
不要觉得沙丘这个地名听起来有种城乡接合部的感觉,它看似不起眼,但被称为“困龙之地”,因为历史上有三位帝王级别的人物,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都和这个地方产生了交集。
第一位是《封神演义》里的大反派商纣王。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他就是在这里聚集了海量的娱乐设施,搞了个“酒池肉林”主题公园,狂歌滥饮,奢靡放荡,最终落得个自焚而死的结局。
第二位是战国时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他胡服骑射,锐意改革,带领赵国硬生生挤进了战国时期的强国俱乐部。结果晚年时继承人问题没安排好,被大臣和亲儿子联合造反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在这里。
第三位就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了。算起来他和赵武灵王同属赵氏,没想到两位同样雄才大略的君王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找到了共鸣。现在大秦帝国的皇帝死了,谁是最伤心的人呢?
一个人死了,想知道谁最伤心,就得从他的社会关系和角色定位说起,而嬴政究竟是谁呢?他是父母的孩子,是儿女的家长,是众多妻妾的丈夫,是朝堂臣子的领导,更是天下黎民的君王。
首先,嬴政的父母会伤心吗?在这里我们应该先把父亲排除。因为如果他爹庄襄王不死,也轮不到他即位。而嬴政的生母赵姬在公元前 228 年已经去世了,并没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发生。如果赵姬有机会长命百岁,会伤心吗?
恐怕不会。因为母子早就反目成仇了。
公元前 247 年,秦庄襄王去世,十三岁的嬴政成为新一任的秦王,而新鲜出炉的秦国太后赵姬很快就和旧情人吕不韦涛声依旧了。但在政治上更有追求的吕不韦显然觉得同时扮演秦国的相国和太后的情人这两个角色,实在是非常玩火的行为,于是把天赋异禀的嫪毐推荐给太后,以求得自己的脱身。
果然,赵姬得到嫪毐后宠爱得无以复加。为了放飞自我,赵姬找了个借口带着嫪毐离开咸阳,避居秦国旧都雍城。脱离了公众视线和朝堂关注后,赵姬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嫪毐也凭借太后的宠爱成功封侯,拥有了自己的爵位和封国,成为朝堂上仅次于吕不韦的强大势力 。
公元前 238 年,嫪毐和宫中的侍臣边喝酒边玩游戏,结果为游戏的输赢争吵了起来,嫪毐借着酒劲大骂道:你知道我是谁吗?老子是秦王的后爸!你也敢和我争!
就因为这句话,嫪毐被人告发了,嬴政开始调查后爸的罪行。于是嫪毐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嬴政出宫的机会,偷了太后印玺调兵造反。
结果被嬴政派兵平定,嫪毐本人身死族灭,那些依附于嫪毐的官员和门客也全都被收拾了,就连太后和嫪毐的两个私生子也被嬴政下令杀死,太后被放逐监视居住,几年后就抑郁而死。所以即便赵姬能长命百岁,母子反目至此,又哪里会有伤心的理由?
其次,嬴政的妻子儿女会伤心吗?这里又引发了另一个让无数历史研究者抓狂不已的谜团。嬴政的皇后是谁?答,不知道。无论是史籍记载、考古发掘,还是文人笔记、民间传说等,统统找不到关于这位皇后的任何蛛丝马迹。
“后”这个字,最早是君主的代名词,大禹的儿子启就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历史上其实是个篡位上台的君主。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王”,“后”这个称号才逐渐用来指称周王的正妻,如《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之妃曰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制定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说白了,就是皇帝掌管朝堂和天下万民的政治事务,皇后则负责打理皇帝的后宫事务,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配合,互为表里。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后可并不仅仅是皇帝的媳妇而已,更是整个帝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皇帝捆绑销售的原厂标配。
自认为德超三皇、功过五帝的嬴政,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犯了健忘症。但不管这位皇后是真的不存在,还是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被人为抹去了存在,结果就是她没有机会为嬴政之死伤心了。而嬴政的其他妃子,凡没有生育子女的,都在皇帝死后被迫殉葬。
他的三十三个子女里,长子扶苏被假诏书赐死,幼子胡亥忙着搞阴谋继承帝位。而其他的儿女,也很快死在自己兄弟举起的屠刀下,迅速在阴间和嬴政团聚了,根本来不及伤心。所以,通过家庭关系找到伤心者的机会是不大了。
那职场上又如何呢?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尉缭曾做过秦国的国尉,就是秦王身边的高级武官,按理说一定和嬴政有过频繁而深入的接触,而这位军事水平一流的尉缭还是个相面高手,他说嬴政是高鼻梁、大眼睛,胸脯像老鹰一样隆起,声音像豺狼一样嘶哑,这样的面相性格刚烈,有求于人时固然虚心又诚恳,但被冒犯时会变得极其残暴,对他人毫不手软。
尉缭认为这样的人要是得了天下,那天下人的苦日子就开始了,所以还是趁早开溜的好。于是他屡次拒绝嬴政的示好,一门心思地想逃跑。这样一个让手下想逃跑的老板,会有人怀念吗?
再举个例子,有一天秦始皇在山上的宫殿上往下看,刚巧看到了丞相李斯的随从车马打底下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那排场肯定相当隆重甚至招摇了,秦始皇对此流露出了些许不赞同的态度。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事,没想到当天服侍在皇帝身边的人马上将此事告诉了李斯,李斯知道后很惶恐,立即减少了随从和排场。
结果第二天,秦始皇再看到丞相的阵容时一愣:嗯?这是什么情况,朕的态度丞相竟然马上就知道了?他立刻反应过来,整改的速度这么快,一定是自己身边的人泄露的!于是把当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杀掉,一个不留。尉缭为什么想逃跑,李斯又为什么要探听皇帝的态度?只因为这个人掌握着国家的一切,决定着所有人的生死,而你偏偏对此毫无反抗之力。试问这样的领导,你会怀念吗?
最后,是千千万万大秦的子民,他们会为皇帝的死亡感到伤心吗?这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史记》里写了无数次,“天下苦秦久矣”啊!
我们看到课本里的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法度,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行郡县,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建驰道,修阿房,封禅泰山,巡行天下,可以记录的丰功伟绩有一卷卫生纸那么长。
然而,这些国家级工程,都是建立在对民力透支性使用的基础上,关中的百姓们苦于秦法的严苛和秦政的压迫,都盼着赶紧换一个皇帝让大家喘口气,而关东被秦灭掉的六国遗民,更不会对他有什么感情,皇帝死了不庆祝一下就算够给面子了,还能伤心?
为秦始皇之死伤心的人找不着,想弄死他的倒是大有人在。
秦始皇一生遭遇过四次刺杀。第一次是荆轲图穷匕见,让他体会了一回近身肉搏的紧张刺激。第二次是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眼睛都瞎了还想用重物砸死嬴政。第三次是张良在博浪沙搞的远距离狙击,结果没命中,还诞生了一个典故叫误中副车。
第四次是秦始皇有一天晚上突然决定微服出宫游玩,可能是想去基层体验市井生活,了解下社会的现实吧。结果现实的残酷真就扑面而来了,秦始皇在咸阳城附近的蓝池,遇到了拦路的盗匪,幸亏他带的护卫战斗力强,才又躲过了一劫。
天下之大,想要找一个能为秦始皇之死而伤心的人是真难。当然,以嬴政之骄傲,他不需要别人的伤心,他也的确做到了让别人没时间来替他伤心。因为皇帝死后,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舞台已经搭好,演员也早已就位,一场死后的阴谋正在酝酿——谁是制片人,谁是总导演,谁又是最佳男主角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王磊新书《老王聊历史·秦汉悬疑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