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马丁·伊登》,里面有这么一个场景:鲁思作为一只有学识有修养的女神,劝告马丁如果想要学习到更多,应该去学校上学。马丁说了这么一段话:
知识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海图室。无论什么时候去图书馆我都有这种印象。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这个海图室的内容教给学生。老师就是这个海图室的向导,仅此而已。他们自己的脑袋里并没有什么。他们编不出来,也造不出来,一切都在海图室里。他们对那里很熟悉,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带那些容易迷路的外来者参观这个地方。
Knowledge seems to me like a chart-room. Whenever I go into the library, I an impressed that way. The part played by teachers is to teach the student the contents of the chart-room in a systematic way. The taechers are guides to the chart-room, that's all. It's not something that they have in their own heads. They don't make it up, don't create it. It's all in the chart-room and they know their way about it, and it's their business to show the place to stangers who might else get lost.
The teachers are guides, that's all. 老师所能承担的角色,也仅仅只是引导者。实际上每个人都天赋异禀,有其独特的自我认知及感官意识,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需要一点一点去探知,去挖掘出来。那么老师,我觉得就是以他的经验,可以给到你一点建议,让你知道往哪个方向可以到你要去的地方。老师的指点与你要到的终点之间,应当是有许多东西得靠自己去摸索,去领悟的。
但是似乎有许多人都把老师看得过于神圣。你从老师那里学习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于是你知道了1+1=2,你知道了三角形,你知道了物理化学你还考上了大学。这一说,搞得像没有老师一点一点教你这些你就考不上大学了似的。
在双溪学画画时,时常听到许多质疑,林老师都不教我们调色构图的吗?什么都不教我们怎么画啊?虽然最后大家自己摸索,都画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画,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印记的画,但也由此可见,过往的那些老师们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记,让我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走,鹦鹉学舌,抛弃了自身拥有的创造力。
前两日,俩朋友在说起怎么去追女生。其中之一啪啪啪各种建议就出来了,其理论基础源自成真恋爱学。成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老师这个角色,教你如何去追女生。为了不那么偏见的看问题,还是去翻了下成真的文章,然后心里不禁暗想,果然是很老师的,针对你的实际问题,剖析各自的心理活动,然后教你如何去应对这样的状况。似乎是很有用的,让你瞬间觉得自己涨姿势涨技能了,然而最本质的东西呢?恋爱不就是在那样的怦然心动中相互揣测你来我往吗,时有犯错,时有愠怒,时有爱而不可得。突然开出一外挂,教你怎么去搞定对方。这让我觉得看成真恋爱学去追到的女生,都是成真追到的,不是你自己追到的。就像妈妈把着你的手写字一样。真有那么多人爱当老师,又有那么多人想被老师把手教吗?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且唯一的个体,拥有与别人毫不相同的生命体验。你怎么舍得把自己让给另一个人来改造呢?同时,你又岂敢去涉足他人的私人领地。
作为一个老师,我丝毫不敢认为我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可以教给我的孩子们,反倒是担心自己破坏了他们的童真,他们的欢笑和他们无穷的创造力。我只是一个向导,尽力让他们能看到他能去的地方,然后,他们可以自己在这条路上奔腾,欢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