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十一

第十一章:阳明辨别朱陆 , 江彬冒功遇宠。

正德六年,王阳明在京师,在吏部任验封清吏司主事。

此时他的两个朋友王舆庵和徐成之对朱陆是非有些争执,希望他能给个评论。

朱是指朱熹,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

陆是指陆九渊,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南宋哲学家,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

其实朱陆之争早就有了,1175年6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

王舆庵赞同陆九渊,说晦庵派学说“支离”,徐成之赞同朱熹,说“象山”派学说“禅学”。两人找王阳明给评论一下孰是孰非。王阳明给徐成之写了封回信。劝两人不要非得争个是非曲直,要互相取彼此的长处。

答徐成之(壬午)

承以朱、陆同异见询。学术不明于世久矣,此正吾侪今日之所宜明辨者。细观来教,则舆庵之主象山既失,而吾兄之主晦庵亦未为得也,是朱非陆,天下之论定久矣,久则难变也。虽微吾兄之争,舆庵亦岂能遽行其说乎?故仆以为二兄今日之论,正不必求胜。务求象山之所以非,晦庵之所以是,穷本极源,真有以见其几微得失于毫忽之间。若明者之听讼,其事之曲者,既有以辨其情之不得已,而辞之直者,复有以察其处之或未当。使受罪者得以伸其情,而获伸者亦有所不得辞其责,则有以尽夫事理之公,即夫人心之安,而可以俟圣人于百世矣。今二兄之论,乃若出于求胜者,求胜则是动于气也,动于气,则于义理之正何啻千里,而又何是非之论乎!凡论古人得失,决不可以意度而悬断之。今舆庵之论象山曰:“虽其专以尊德性为主,未免堕于禅学之虚空;而其持守端实,终不失为圣人之徒。若晦庵之一于道问学,则支离决裂,非复圣门‘诚意正心’之学矣。”吾兄之论晦庵曰:“虽其专以道问学为主,未免失于俗学之支离,而其循序渐进,终不背于《大学》之训。若象山之一于尊德性,则虚无寂灭,非复《大学》‘格物致知’之学矣。”夫既曰“尊德性”,则不可谓“堕于禅学之虚空”,“堕于禅学之虚空”,则不可谓之“尊德性”矣。既曰“道问学”,则不可谓“失于俗学之支离”,“失于俗学之支离”,则不可谓之“道问学”矣,二者之辩,间不容发。然则二兄之论,皆未免于意度也。昔者子思之论学,盖不下千百言,而括之以“尊德性而道问学”之一语。即如二兄之辩,一以“尊德性”为主,一以“道问学”为事,则是二者固皆未免于一偏,而是非之论尚未有所定也,乌得各持一是而遽以相非为乎?故仆愿二兄置心于公平正大之地,无务求胜。夫论学而务以求胜,岂所谓“尊德性”乎?岂所谓“道问学”乎?以某所见,非独吾兄之非象山、舆庵之非晦庵皆失之非,而吾兄之是晦庵,舆庵之是象山,亦皆未得其所以是也。稍暇当面悉,姑务养心息辩,毋遽。

徐成之看完回信后对王阳明的回信不太满意,说他的答复不太明白清楚,好像有暗中支持王舆庵的嫌疑。这样王阳明又给徐成之写了封长信。

二(壬午)

昨所奉答,适有远客酬对纷纭,不暇细论。姑愿二兄息未定之争,各反究其所是者,必己所是已无丝发之憾,而后可以及人之非。早来承教,乃为仆漫为含胡两解之说,而细绎辞旨,若有以阴助舆庵而为之地者,读之不觉失笑。曾为吾兄而亦有是言耶?仆尝以为君子论事当先去其有我之私,一动于有我,则此心已陷于邪僻,虽所论尽合于理,既已亡其本矣。尝以是言于朋友之间,今吾兄乃云尔,敢不自反其殆陷于邪僻而弗觉也?求之反复,而昨者所论实未尝有是。则斯言也无乃吾兄之过欤?虽然,无是心而言之未尽于理,未得为无过也。仆敢自谓其言之已尽于理乎?请举二兄之所是者以求正。

舆庵是象山,而谓其“专以尊德性为主”,今观《象山文集》所载,未尝不教其徒读书穷理。而自谓“理会文字颇与人异”者,则其意实欲体之于身。其亟所称述以诲人者,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曰“克己复礼”,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曰“先立乎其大者,而小者不能夺”。是数言者,孔子、孟轲之言也,乌在其为空虚者乎?独其“易简觉悟”之说颇为当时所疑。然“易简”之说出于《系辞》,“觉悟”之说虽有同于释氏,然释氏之说亦自有同于吾儒,而不害其为异者,惟在于几微毫忽之间而已。亦何必讳于其同而遂不敢以言,狃于其异而遂不以察之乎?是舆庵之是象山,固犹未尽其所以是也。

吾兄是晦庵,而谓其“专以道问学为事”。然晦庵之言,曰“居敬穷理”,曰“非存心无以致知”,曰“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是其为言虽未尽莹,亦何尝不以尊德性为事?而又乌在其为支离者乎?独其平日汲汲于训解,虽韩文、《楚辞》、《阴符》、《参同》之属,亦必与之注释考辩,而论者遂疑其玩物。又其心虑恐学者之躐等而或失之于妄作,使必先之以格致而无不明,然后有以实之于诚正而无所谬。世之学者挂一漏万,求之愈繁而失之愈远,至有敝力终身,苦其难而卒无所入,而遂议其支离。不知此乃后世学者之弊,而当时晦庵之自为,则亦岂至是乎?是吾兄之是晦庵,固犹未尽其所以是也。

夫二兄之所信而是者既未尽其所以是,则其所疑而非者亦岂必尽其所以非乎?然而二兄往复之辩不能一反焉,此仆之所以疑其或出于求胜也。一有求胜之心,则已亡其学问之本,而又何以论学为哉?此仆之所以惟愿二兄之自反也,安有所谓“含胡两解而阴为舆庵之地”者哉!夫君子之论学,要在得之于心。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心也者,吾所得于天之理也,无间于天人,无分于古今。苟尽吾心以求焉,则不中不远矣。学也者,求以尽吾心也。是故尊德性而道问学,尊者,尊此者也;道者,道此者也。不得于心而惟外信于人以为学,乌在其为学也已!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与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碔砆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夫晦庵折衷群儒之说,以发明《六经》、《语》、《孟》之旨于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议者。而象山辨义利之分,立大本,求放心,以示后学笃实为己之道,其功亦宁可得而尽诬之!而世之儒者,附和雷同,不究其实,而概目之以禅学,则诚可冤也已!故仆尝欲冒天下之讥,以为象山一暴其说,虽以此得罪,无恨。仆于晦庵亦有罔极之恩,岂欲操戈而入室者?顾晦庵之学,既已若日星之章明于天下;而象山独蒙无实之诬,于今且四百年,莫有为之一洗者。使晦庵有知,将亦不能一日安享于庙庑之间矣。此仆之至情,终亦必为吾兄一吐者,亦何肯“漫为两解之说以阴助于舆庵”?舆庵之说,仆犹恨其有未尽也。

夫学术者,今古圣贤之学术,天下之所公共,非吾三人者所私有也。天下之学术,当为天下公言之,而岂独为舆庵地哉!兄又举太极之辩,以为象山“于文义且有所未能通晓,而其强辩自信,曾何有于所养”。夫谓其文义之有未详,不害其为有未详也;谓其所养之未至,不害其为未至也。学未至于圣人,宁免太过不及之差乎!而论者遂欲以是而盖之,则吾恐晦庵禅学之讥,亦未免有激于不平也。夫一则不审于文义,一则有激于不平,是皆所养之未至。昔孔子,大圣也,而犹曰“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仲虺之赞成汤,亦惟曰“改过,不吝”而已。所养之未至,亦何伤于二先生之为贤乎?此正晦庵、象山之气象,所以未及于颜子、明道者在此。吾侪正当仰其所以不可及,而默识其所未至者,以为涵养规切之方,不当置偏私于其间,而有所附会增损之也。夫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世之学者以晦庵大儒,不宜复有所谓过者,而必曲为隐饰增加,务诋象山于禅学,以求伸其说;且自以为有助于晦庵,而更相倡引,谓之扶持正论。不知晦庵乃君子之过,而吾反以小人之见而文之。晦庵有闻过则喜之美,而吾乃非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也。晦庵之心,以圣贤君子之学期后代,而世之儒者,事之以事小人之礼,是何诬象山之厚而待晦庵之薄耶!

仆今者之论,非独为象山惜,实为晦庵惜也。兄视仆平日于晦庵何如哉?而乃有是论,是亦可以谅其为心矣。惟吾兄去世俗之见,宏虚受之诚,勿求其必同,而察其所以异;勿以无过为圣贤之高,而以改过为圣贤之学;勿以其有所未至者为圣贤之讳,而以其常怀不满者为圣贤之心;则兄与舆庵之论,将有不待辩说而释然以自解者。孟子云:“君子亦仁而已,何必同?”惟吾兄审择而正之!

客观来说,王阳明还是很公正的,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指出两人认识的不足之处,并没有因为他自己主张的心学而去批判朱熹的理学。后来黄宗羲在《宋元学案·象山学案》中这样评述说:

先生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谓“先立乎其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同时紫阳之学,则以道问学为主,谓“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之阶梯。夫苟信心自是,而惟从事于覃思,是师心之用也”。两家之意见既不同……于是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考二先生之生平自治,先生之尊德性,何尝不加功于学古笃行,紫阳之道问学,何尝不致力于反身修德,特以示学者之入门各有先后,曰“此其所以异耳”。……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由此可见王阳明对待朱陆的观点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


此时的京师附近由于刘六,刘七起义闹得人心惶惶。由于起义军很多都有良马,来往迅速,作战占有优势,朝廷的官兵根本不是对手,便从宣府,大同调边兵镇压起义军。

江彬当时以大同游击的身份随从总兵官张俊赴调。在经过蓟州时,他不由分说的把一家二十多口人全数杀害,并诬陷说这一家人都是贼,却得到上级的赏赐。后来他与起义军战于淮上,身中三箭,其中一箭射在面部,拔掉后继续血战,朱厚照听说后很是欣赏。

在边兵的强大战斗力之下,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很快就支撑不住了。

正德六年九月,起义军先后攻围河北沧州,阻截明朝漕运。十月,杨虎一支经天津、景州(今河北景县)、枣强等地,进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向山东,攻城略地,与刘六军声势相倚,威震山东,然后转入安徽,但杨虎在义门(安徽亳州、涡阳间)渡河立际,遭明军袭击牺牲,所部由刘惠、赵燧统领,转入河南,继续战斗。刘六部南下山东,连克阳谷、寿张、沂水、曲阜等十县,攻打青州、兖州、沂州等明藩封地,继而转攻济宁,烧毁明漕运粮船一千二百艘。旋由济宁北进,转战于北起霸州,南至河南汤阴的广大地区。

七年正月,再次深入近京霸州地区。此时,刘惠、赵燧一支转战于安徽、河南等地。他们推举刘惠为奉天征过大元帅,赵燧为副元帅,立五军,列二十八营,委署都督、指挥等官,拥有步骑十三万众,打出“直捣幽燕之地”,“重开混沌之天”的旗帜,还申明军纪,不妄杀平民。起义军在河南连下不少州县,并于泌阳火烧伙同刘瑾作恶多端的前阁臣焦芳之家,兵锋直抵湖广襄阳等府县。七年二月,明政府加派右都御史彭泽提督军务,增调大同等处边兵和湖广士兵,采取四面堵截,督兵跟进的战术,追击河南起义军。五月,刘惠在南召(今河南南召东)同明军接战之际中箭牺牲,赵燧也在武昌被俘,后被处死于京城。

进逼京城的刘六、刘七起义军,见京师难以强攻,便由文安(今属河北)南下,入江苏,后又转入山东。明陆完集兵十万于山东登、莱地区,围剿义军。起义军奋力突围,与明军周旋于京师以南各州县。随着河南起义军的受挫,这支起义军渐向南方转移。闰五月,南至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由团风镇夺舟入江,刘六因舟覆牺牲,刘七等自武昌而下,驾舟师转战于上起九江、下抵苏松的大江上下。明政府赶调彭泽增援陆完,分驻于南京以东地区和苏松地区,并加强了沿江要害之地的兵备。七月十八日,起义军攻打通州(今江苏南通),接着占领通州东南的狼山,凭险据守。二十一日,明兵由南北两面仰攻狼山义军阵地。起义军孤军奋战,众寡不敌,刘七、齐彦名等先后牺牲,起义失败。

平息叛乱后,遣边兵还镇大同,宣府,军过京师,正德帝朱厚照赏赐官兵,江彬和宣府守将许泰皆留不遣。江彬通过钱宁得以召见,朱厚照看到他面部的箭痕,叹道“壮士当如江彬”。

彬狡黠强狠,貌魁硕有力,善骑射,谈兵帝前,帝大说,擢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同卧起。

就这样,江彬渐渐得宠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527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53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0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61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0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64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1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8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97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3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1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9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7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街 拥挤着人群 仍觉得孤单 窗 关上了 依然无法心安 静静在坐在床前 深深地眷恋那个有你的夏天 信 早已翻的破烂不...
    老孙潇潇阅读 219评论 0 6
  • 小重山·失恋 说甚蓬山路几千,两心分袂后、隔光年。 怕君憔悴怕君欢,追往事、烟袅正风前。 微信写还删,寸屏明泪目、...
    霙愔阅读 332评论 0 1
  • 基督的问题是:你非议谁?你是谁,非得要凌驾于他人之上? 最好是用你的双臂托起他人,帮助他人。如果你非要责难,就责难...
    CheerLin阅读 397评论 0 0
  • 仅需有网,妹许在家待一年, 也要加餐,哥骑小马逛三山。 写诗无限,拂晓飞舟滔四溅, 泼墨成篇,暖阳香草指十弦!
    云逸1108阅读 79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