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里面分类有点复杂,有理科生,也有文学和哲学出身的孩子。有朋友会在朋友圈里感叹,我这周必须看一部电影,都到周末了还没来得及。有朋友却兴奋莫名,今天又看了电影了,好享受。也有朋友轻飘飘的甩一句,电影啊,那玩意儿我不感兴趣。
当初读理科很羡慕学文的朋友,泡个茶馆是在学专业,旅个游也是在学专业,看个电影更是在学专业,嘻笑怒骂生活琐事花开花落无一不是在学专业。真正来读文了,才发现一切都是没那么简单的。一部电影必须看十遍以上,最好一系列的电影全找来看,还要有对比。一周可以最好能看五部电影,看完之后要有不少于三千字的影评和心得体会。对于天生喜欢看电影的我,倒也不算是酷刑,只不过,感觉也没有当初可以通宵看完四部电影的狂热劲儿。一件事情,从兴趣到必须,性质就已经大不一样了。三毛说过:“必须要考试的书,我从来不会读。必须要认识的人,我就没有兴趣。”
今天微信群有人问我,《007幽灵党》怎么样。我回答,感觉除了画面的震撼感木有什么感觉,随后调侃,007太老邦女郎不够美艳,贝鲁齐身材依旧火爆样子还是长残了,女神终有一天还是会老去。
说到这里,突然一凛,为什么我现在这么在意一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了。难得一见的闺蜜,一起见个面约个会看个电影。正如曼殊和尚说,有意思的事,就是有情的人,在一起做任何事。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关注电影带给我的感悟,而多过于它带给我的感受了。这样,看电影对我而言,已经不再是有意思的事,而是有意义的事。可能在正确的价值观里,“有意义”是比“有意思”更高级的存在。但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你做有意思的事你才能感觉着你活着的美好,而有意义的事只不过是可以让你生存下去。而有意思的人,往往也比有意义的人更面目可爱,目光清澈。
在这个人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的社会,能够安安静静地做有意思的事,而不再事事都想去寻求一个有意义是多么的难得啊。冬日清晨的早上,慵懒地睡个不用上闹铃的觉,带着孩子,在凉凉的窗户玻璃上,哈一口气,和孩子一起随心所欲地画乱七八糟的只有娘俩才能看得懂的话,是多么没意义的事而又是多么有意思的事。空闲出一个傍晚,和爱人一起,散散步,随意说说话,在这个精英的时间都是宝贵,时间不用于应酬都是浪费的社会观念中,这也貌似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但是在你的回忆里,你是会记得与那些人的饭局,还是会记得某一天夕阳西下余光映在还算年轻的爱人脸上的光斓。
而某一天,我回忆起电影007幽灵党,我会想起你,我亲爱的朋友。想起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想起我们坐在路边小摊上八卦时神秘兮兮的可爱,想起我们谈得兴起哈哈大笑路人侧目连忙捂嘴想保持形象。千山万水,辗转反侧都要来陪你看场电影,我是该多么庆幸有这样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做那些没有意义而有意思的事。
据说,“电影”这一中文翻译来自《金刚经》中的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