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星期五孩子们参加期中考试,我们只好推到了星期一。我们的实验用具没有准备到铁尺子,是塑料尺子(效果也不错),其它的橡皮筋、音叉、小鼓都有。
今天的课是由杭州市星洲小学的方瑾老师带领我们来学习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首先通过视频感受声音的美妙:流水声、鸟鸣声、歌声,世界上有哪些物体能发出声音呢?固体,气体液体等都能发出声音,从生活实际入手,欣赏各种声音,然后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物体为什么发出声音呢?引起孩子们思考和兴趣。"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
孩子们尝试橡皮筋、铁尺子发声音的做法。老师带给我们的视频:橡皮筋的"拉、弯、压、拨"和铁尺的"拉、弯、压、拨"能否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做好玩的实验,体会着,讨论着,分享着。方老师分享她的实验视频,她的声音的产生研究记录表结果和孩子们的一模一样,孩子们真高兴。老师的启发式问题又来了:你们想没想过,为什么用拨的方式就能够产生声音呢?孩子们发现橡皮筋和铁尺在拨的时候上下波动,而其它的拉压弯等方式都没产生波动,方老师从波动过度到振动,更专业的术语,感性到理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方老师的细节处理的非常好,能够点到孩子们的疑点,除去孩子们的疑惑,通俗易懂,语言贴近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易于孩子们接受。
拨的方式有声音时你看到了什么?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一开始孩子们不会画,不知道怎么去画,怎么画波动呢,我给孩子们做讲解示范,一下子孩子们就会画了,理解了声音产生时看到的现象,和老师画的不谋而合,通过老师的视频,孩子们更加理解和明白画法,进一步的理解什么是震动——把物体快速上下来回运动称为振动。方老师的这个难点处理得特好:体会—绘画—视频—启发引导—表达,一气呵成,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方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深思,课程中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音叉和小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吗?音叉,是一种发生的仪器,用来调试乐器的,用音锤侧面敲,小鼓是一种乐器,用小棒从上往下轻轻地敲,我和孩子们做实验,孩子们体会,蔡永宝为了感受音叉发音时的振动直接用手轻轻触摸振动的音叉,然后告诉我音叉在震动,小鼓的振动我让孩子们看鼓面是否起伏,有起伏,就在振动,孩子们观察到了,我们在鼓面上放了一小块粉笔,粉笔能跳舞,说明振动。体会我们的发音,是声带在振动,声带看不见,但是声带的振动我们能够摸到,原来如此,孩子们太高兴,知道了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看视频知道了水的振动发出了声音。吹笔盖发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做实验、玩游戏、观看视频,理解了振动,知道并理解了声音产生的奥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我们就会找到生活中的科学之谜,学生爱上了这样的课,不知不觉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我们就是一条鱼,在科学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