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小伙子和一个美国小伙子谈论婚姻。
中国小伙子说:“你们美国人真随便,一谈恋爱就上床!”
美国小伙子答:“你们中国人才随便,一上床就结婚!”
——青音,摘自《中国式的情与爱》
“中国式”?
“中国式”的情与爱有什么特色?
催婚,择偶条件化,妈宝男、公主病盛行?
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次序颠倒、无性婚姻、婆媳三角关系?
……
这些现象不见得是中国独有的,但显然很具有代表性。
01 你相信爱情吗?
《中国式的情与爱》书中讲了一个观点,说在我们的民族潜意识里,爱情是凄美的、靠不住的。你看民间传说里,七仙女、白素贞都是悲剧结尾,好像追求爱情就没什么好下场。
老人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经常说,爱情能当饭吃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金星曾经主持了一档带着父母相亲的节目,一个男嘉宾的二姨公然说出的择偶条件,是长得好看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干活。
爱情是虚无的,只有物质才是可靠的。把爱情和婚姻分开,是和现有经济状况和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代代相传的家庭意识有深刻关联的
但现代社会经济压力已经没那么严重了,为什么人们还是不太敢相信爱情?
恐怕更重要的是,即便已经走入婚姻,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很少是真正独立、成熟的人。
情爱中夹带了太多其它的要求、未被满足的期待和不当养育带来的影响,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02 为什么有些男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如同龄的女性?
这很可能是因为父母之间关系不够亲密,于是母亲就主导了“母子联盟”,培养出非常恋母、内心没有长大的“妈宝男”。
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宝男”是有遗传性的,通常来自于夫妻关系低于亲子关系的家庭。
父亲的主要责任在于没有好好爱儿子的母亲,而母亲的主要责任在于抓住儿子来替代亲密关系。
03 为什么很多女性有严重的“公主病”?
很多女孩对付男人的方法是被教出来的,她的妈妈可能会说:“你跟男人在一起不能吃亏,应该让他使劲给你花钱,这样你才能看得出来他是不是足够爱你。”
情感专家教女人如何迎合、掌控男人,都是这个前提:“女性是弱小的”、“被人占便宜的”、“需要保护的”。
他们教给女人的不是怎样去爱,而是如何用权谋和心术去对付男人。
有不少两性关系的段子都在讲男人要做“二十四孝老公”,女人要当公主来养,男人要无限度地满足女人的情感需求。
表面看来这是女性地位很高的证明,实际却是建立在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爱她才能存在的弱者逻辑上。
公主病的女人,像瘫痪了一样被捧在男人的手心里,如果这个男人有一天不想捧了,她就会被摔得很惨。
我们通常会认为“公主病”是被家里惯出来的,作者却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这些女孩很多恰恰是在家里没有得到满足的。
公主病就像是在恋爱中退行到一岁之前婴儿的状态,“我想要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待你”。她们之所以不停地“作”,其实是想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一个愿意被我剥削的“妈妈”?
小“作”怡情,大“作”可能谁也受不了了,毕竟做一辈子“妈妈”不是男人该负的责任,就算他愿意也未必承受得起。
04 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的强大?
中国女人现在是不是特别强大?
有两个外国老师被在中国街头看到的情景震惊了,他们总看到女人对着老公或者男朋友发脾气,甚至还动手打,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女人脾气这么大?
作者还有个台湾朋友说,大陆女孩子都很想表现自己的优秀,热衷于说自己去过多少国家,从事多么高端的行业,有多少人脉,取得多少证书
但你跟她没办法交流,因为她一直在支配你,她认为她的意见最正确。这个朋友认为,这样的女孩很强势。
在“中国式”恋爱中,两个人吵架一般道歉的都是男生,因为“女人永远是对的”,只有这么做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作者的理解是,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导致女性在生命早期比男性被忽略的程度严重。
女人的强势,源自缺乏真正的平等。这是一种“矫枉过正”,正说明社会对女性还有很多歧视。
强势的女人很多是被迫的,真正强大的女人是柔和的,不会用强势来掩饰不安。
05 说句“我爱你”、“对不起”为什么这么难?
作家赵赵写了一本小说,叫《动什么别动感情》,说的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情爱心理。
表达爱就意味着把心毫无保留地敞开,如果你没有回应给我爱,或者没按我期待地回应,就像你给我插了一把利剑。
我早就知道你不爱我,而我竟然还这么渴望去爱你,我怎么这么傻?
这其实是一种隐藏的羞耻感:表达真实的情感是一种羞耻,是给了别人机会贬低自己。
真心地道歉、说一句“对不起”也是很难的,因为这代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给了别人攻击自己的理由。
在情爱中,我们似乎缺乏负责的能力,既不敢表达爱,也不敢表达恨;而我们的这种不自信,可能来源于没得到过真正的爱。
母亲们如果有爱,她们给孩子的爱会自然流淌;如果母亲的心中空荡荡的,她们没得到过爱,却又去爱孩子,就需要格外地使劲,而且有一种牺牲感,她们会觉得孩子欠她的。
如果是这样,孩子很容易分裂,因为理智上他们觉得应该感谢父母的付出,但情绪上又非常反感,因为这些年早被控制得够够的了。
但是,他也无法表达恨。
努力想成为一个“好人”,有时候就意味着不能表达真实情感。可是,这样的好人,走入婚姻时往往对伴侣和孩子都很残酷。
因为他们常常忽略自己,而他们把伴侣和孩子也当做自己人,所以他也会忽略他们,反而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照顾、体谅那些“外人”。
来访者小花的母亲,再嫁以后不愿意对小花表示亲近,因为她要用有意忽略她来证明她没有只对亲生女儿好,她要保持“公平”。
为了一个美好的名声,牺牲掉本来最该亲近的家人,这难道不更是一种虚伪和残酷吗?
06 怎么破?
不敢爱、不敢恨、不敢相信爱情,要怎么破?
作者的一个朋友是个单亲妈妈,但是她的孩子很健康,因为她教会了他们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爱,学会去爱自己和爱别人;
并不是感情不可信,而是因为我们太害怕表达自己、害怕不被人喜欢、害怕暴露软弱被伤害,所以只能用各种伪装来防御。
但是,只要一天不能面对真实的情感,我们就一天不能从爱中充分得到幸福。
无论是对金钱、性、还是攻击性,人性本身是自然的,不需要为真实的想法感到羞愧。学会爱的第一步,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让感情流动起来。
第二件事是负责任,你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因为担心结果,做错不敢认错,爱人也不敢表白。
如果永远只是说一些轻巧的、含糊的话,只是表达出无所谓的态度,就永远不会真正和对方建立情感联结,对方能感到的只有不真诚和不被重视。
躲避责任,不可能获得真挚的感情。
无论爱一个人还是恨一个人,当你敢于表达出来,就需要为这部分情绪负责。但是,只有敢于负责的人才能在关系中成长和收获真正的爱。
我们不是单纯来“要”的,让情爱满足我们的不安全感、只想做一个肆无忌惮的孩子;也不是单纯来“给”的,希望通过牺牲、一味付出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
爱是彼此的支持、赞赏和亲密,即便我们曾经像个孩子,也会在爱中不断地成长,终于长成两个既能依赖又能独立的人。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一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End·
作者 | 八段锦,简书心理2017上半年推荐作者,教育心理学硕士。
出版两本心理专著,从建筑师到专栏作者+讲师,一直在努力让心理科普真实、有效、明白,所有人都能轻松学懂心理,自我成长。
转载需授权,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赞鼓励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