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大传》,又听了和君一老师关于王阳明的讲座视频,题目叫做《从“没头脑“到“致良知”》,讲了学习王阳明心学需要过五关。自己收获也巨大,一下子把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为善去恶全部贯通起来,以下为分享内容:
第一关:“万物一体之仁”。什么叫做“万物一体之仁”?简单来说,就是天地万物为一体。看见陌生的孩子在井边嬉戏玩耍,将要掉进井里,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去拉他一把,这叫恻隐之心,说明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看见别人宰杀自家的老黄牛,看着老黄牛留下了眼泪,我们心里都会不开心,有同情之感,这说明自己的心与动物是连在一起的.....在儒家里面,可以论证,万物(人、草木、动物、器物)的心都连在一起,这即是圣人之心。我们常说的“协助他人,成就自己“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万物一体之仁“巨大而抽象,没有抓手,不可操作,而”协助他人,成就自己“可以立即行出来。
“万物一体之仁”是第一关,没有这个,第一关就过不了,心学很难学。
第二关:“夭寿不贰、 修身以俟,所以立命也”。什么意思?不管我的寿命是长是短,我都修炼自己一等待时机,等待什么时机?最大的时机就是自己的天命。从自己的良知出来,找到自己的天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一生未婚,但接生了5万名婴儿,她早年专注于妇产科,最后完成自己的天命。当你每天工作着,心里却时刻想着我要不要跳个槽,多加点工资,或者再多干两年,升个职,此个即是私心杂念,如果是这样,第二关也没过,心学也很难。
第三关:“心即理”。“心即理”是个公式“心=理”,“理”是个变量,这个变量由你来填写。在王阳明或是在儒家里面,这个”理“是天理,儒家的天理或圣贤之理。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理“都是不同的,每一位优秀企业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产业地图,每一个列强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世界地图。当你这个“理”清明澄澈,这个“理”就是天理,比如上文说的林巧稚,她的“理”是要为千万母亲接生孩子;当你这个“理”被私欲遮蔽,这个“理”就是歪理,比如当年日本侵华,他们是真的相信他们可以构建大东亚共荣圈,他们是真的相信他们可以奴役别的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这是他们的“理”,但是是被私信蒙蔽的歪理。
“心即理”,心就是理,在阳明心学里面,我们要有“心”,以“心”为师,万事问自己的心,凡是求之于自己的心,如果连“心”都没有,心学也就学不了了。
第四关:致良知&事上磨炼。什么是致良知?朱熹和王阳明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大学的解释。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其中有一句是“格物致知”,朱熹的“格”是格斗的意思,“物“是物体,”格物“就是把物体打到,也就是说你把这个东西研究透了,然后获得知识,探求其中的规律(致知)。王阳明的”格“是使其规正,正其不正的意思,”物“是事情,心中之意念/事件,”格物“是使事情正确,然后致良知(致知),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胸中。
什么是事上磨炼?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一生下来便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后天被私欲遮蔽,已不能见良知良能,不能致良知,故要在事上磨炼,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关:“杀心中贼”(为善去恶)。心中的贼就是我们的私欲,曾国藩的日记就是杀心中贼的典范。每个人心中都有黑狼和白狼,白狼战胜黑狼,良知未泯。
写到这里,虽然学习王阳明心学要过五关,但我越来越明白,其实真正就只有一关,因为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四句教(为善去恶)“说的都是同一个事情,同一个东西,直指人心(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