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和朋友聊天,看到一位老人扶着轮椅慢慢走来。朋友说,这位教授的儿子在美国读完哈佛不回来了,老人下楼不方便,也没有人管。这位教授的老伴前年去世了,请的保姆也走了,她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朋友长叹一声:晚景凄凉啊!所以,我不支持儿子出国深造,非要出去不可,在外晃两三年,必须给我滚回来,不然,我养孩子干什么?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去桃园摘桃,与桃园的主人王师傅闲聊,他的儿子出来给我们倒水,我说你的儿子真孝顺,问他在哪上班。王师傅说,儿子没工作,就和他在桃园里混,平日里他开着车和朋友们玩,有时也会过来帮点忙。我有些诧异。王师傅说,我的儿子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混了个中专技校,会修车。我说好好学个技术得了,上不上大学的没什么,我们村上的上大学的都跑外地了,甚至出国了,一年要见孩子一面,都是在微信视频里。我的儿子我不用他就罢,用他随叫随到。娶个媳妇两个人还行,也不和我吵架,我现在还能干,等有一天不能干了,他们两个养四位老人,因为他们俩都独生子啊。下面还得养俩孩子。趁现在我还能动,他们能玩且玩几天,总有一天他们得担起来。现在好些人都羡慕我儿子呐。就这么个没出息的混小子,在一家汽修厂上个闲班,有活就去干,没活跑着玩。我天天能看见他。我说,当看孩子学习差你不急,他说,也吵过,吵两次不管用,就不吵了。又不是为考大学养孩子的,他不憨不傻能学个技术养家糊口不就行啦吗,我也不要求那么多,因为个学习和孩子弄得乌眼鸡一样,有什么意思。
一位企业家朋友和我调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把孩子培养成哈佛的学生就是成功吗?那到底是孩子的成功还是家长的成功?孩子在压抑中、焦虑中、竟争的紧张中学习,读了哈佛不回来,一年两年见父母一次,在外谈个朋友结婚让你见见,让你办洒席,然后,再把孙子带来让你看上一眼,连个中国话都说不流利,动辙一口英语,有着一头雾水的感觉,这是哪来的种?我想以前的三代同堂,四世同堂,学习好坏不重要,我老了孙子在怀里玩、在身边跑重要。只要孩子品行端正,修身养家不为害社会,能够自食其力,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爷奶,这就是我的教育成功。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总怕孩子学习不好,卖房子贷款也要送孩子上大学出国留学?一说教育就喊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教育上,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明天就是上哈佛拿文凭吗?造成当今教育唯学习成绩、唯名牌大学的学历是尊,原因何在?
原因是家长自卑!是家长怕孩子输给了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长自己不自信,是家长虚荣喜欢攀比,所以才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从小给孩子灌输好好学习,上重点考名校的思想,让孩子一直活在竟争中,总怕哪天分数低了,考不上名校考不上好学校,输给别人,家长与孩子都焦虑不已。
教育到底是什么? 怎样解读孩子们出国留学,解读当今趋之若鹜的名校效应,真的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