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在Vincent凄美的音乐中结束,其实还没结束,就在打扫卫生大叔的大声嚷嚷中,和最后几个观众一起被赶出电影院。
外面的阳光很灿烂,买了一个煎饼果子和一串冰糖葫芦当午饭,觉得自己还是很正常。所谓正常人,就是能够适应于世俗的生活,并且有幸福感。虽然煎饼果子的口感不是该有的香脆,冰糖葫芦的糖衣有那么一丝怪味,但还是在十分钟内统统消灭干净。
正巧在读《挪威的森林》,读它的起因属于正常范畴,是因为追看一部电视剧《猎场》,里面男女主人公老是用这部小说说事。于是我想,这么有名的小说其实也应该读一读的。结果小说跟剧情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能是受了当时个性开放的影响,村上春树写性就像写喝咖啡一样随意。从题目看以为是很文艺的,根本不能联想到Beatles 的Norwegian wood。当然也不能说不文艺,但在轻描淡写的笔触里,有着正常人难以理解的深深的内涵。
直子住的疗养院里,所有人,包括医生和工作人员在内都有一些跟正常人不同的癖性。其中的理念是,对于本身的不正常,与其做改变的徒劳,不如坦然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就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了。
小说中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问题,平日里用酒精和性当作麻醉药,实在不行了,就自杀了。读后心里压抑难受,令人想到现实世界也是一样的怪异。至于为什么这部小说被说成是100% 恋爱小说,是不是代表了男人的真实恋爱观,不得而知。读完之后,开始理解了这些看上去挺变态的心理,但是对什么才是正常人的恋爱却变得混乱不清了。
在Vincent有一句歌词是“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你像恋人一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再贴切不过。相比之下我更能理解梵高的爱,也许我只看到了其中的狂热和真诚,而没有看到阴暗面。但我相信他的不正常,实在是因为周围太正常了,有着各自正常的自私、偏狭、愚昧和聪明,是这些正常人杀死了他。现在人们把他捧为至爱,不知道是真的理解了他本人,还是在心中制造了一个完美的偶像。
所谓的正常和不正常,都是天赐的。不正常的人无法理解正常人的精神世界,而正常人同样不能理解不正常的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说前者缺乏的是一种能力,那后者缺乏的是什么呢?如果也是能力,那是不是也代表了一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