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逆商》,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遇到逆境的时候的一些反应、对待事情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
书中提到所有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放弃者、扎营者、攀登者,面对逆境,放弃者首先选择的是不做任何分析和尝试,首先否定自己,然后放弃;扎营者在面对逆境时候会选择安于现状,追求安逸;攀登者则是不断的去打破超越自己,突破自我。
听完这本书感触还挺深的,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面对逆境出现的第一反应往往能看出来一个人小时候亲密抚养人的一个生活态度。我的父母大概属于第一类人——放弃者,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自我否定,对事情毫无掌控感,继而转化为愤怒、埋怨,迁就于他人。
儿时目睹过父母面对逆境时的一些态度,潜移默化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人,就像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样,遇事慌乱,无力感让自己很绝望,小时候并没有觉知,所以也不晓得为什么别人和自己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记得上大学第一年第一次坐火车,过完春节火车票不好买,需要提前跑到售票点去购买,混淆了农历和公历于是我买错了票,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
春节开学父亲带着我去开封坐火车,凌晨4点多的车票,不想让父亲担心让他提前回去了,一个人在火车站从晚上十点多一直等到了凌晨四点多,又困又累,已经到了身体承受的极限。
结果上车的时候被告知车里人满了,不让进,所有的人下去给办理退票。当时我就慌了,那我怎么去学校?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拿了行李和票去排队退票,轮到我的时候被告知这个票已经过期了。
我还记得当时和售票员极力去辩解,售票员回了一句:自己不会看日期吗?也就是说即使那辆车让上,我也进不去!
冬季五点多,天还很黑,给父母打完电话说已经坐上车了不用担心我以后,我一个人拖着行李坐在火车站外面的台阶上第一次体会到了绝望这个词语,那种无力、挫败感蜂拥而至,大哭了一场,哭完以后突然意识到,现在该怎么办?最后跟着别人又坐汽车到郑州再倒车才到学校。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以后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了!但是在面对困境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无力和愤怒。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遇到一个个的困境,然后明白很多事情,学会很多道理。没有人一直都顺心如意,否则没有任何成长。而且没有任何一个逆境会一直持续下去,有人说那是你习惯了没有办法,但是习惯也是你面对逆境的一个改变的态度呀!既然一辈子一定要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那我们其实就没必要去害怕它,或许应该有不一样的心态呢!
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喜欢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事情。刚工作那几年,每次领导分配一些任务时候,第一反应为什么这么多事儿呢,好烦呀!不得不干又心情不好,但是咬着牙过去了以后发现你就是在这些小的事情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到头来还是要去感谢这些。
所以书中讲到如何提高你的逆商?首先逆境发生的时候,第一要先倾听自己的觉知,面对逆境,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是个废物、我无能、我没有办法,这些都是你大脑皮层长期以来形成的条件反射。这些话说的对吗?它除了增加你的焦虑之外并不能给你带来实质上的帮助。所以要学会改变它,书中说可以试图用一些轻松方式来庆祝,哇哦!我遇到了逆境!
其次是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这件事情是谁造成的?别人能帮助我吗?不推卸责任,承认事实。
第三点很重要——分析,分析这件事情是否到了无法掌控了地步?分析这件事情是否影响特别大?分析这件事情持续的时间多长?当你分析完了以后会发现,它并没有到了无法掌控的地步;它的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它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最后一点这件事情发生了以后我还可以做一些什么?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失恋,很多人失恋了以后希望靠转移注意力来规避痛苦,会选择和朋友呆在一起喝酒、聚餐等活动,因为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很多,会越来越痛苦。
不管是什么其实都属于逃避,失恋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会产生痛苦,这也是任何困境的时候我们都避免不了的,但是这件事情它不会持续一辈子,它的影响力也不会大到影响我们一生,或许这是一个错的人,离开也是是一个对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学生时代的为爱流泪觉得很幼稚,因为就是在这些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没心变强大了。
想完以后我们可能还是会心痛流泪,但是我们知道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为的是以后遇见更优秀的人的时候我们能势均力敌。
提高逆商其实就是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保持积极向上、不断奋进,成为一个优秀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