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发出红娘子趣味作文免费群听课两次,在我这个朋友圈一共有九个人申请进群听课,七位母亲,一位父亲,还有我女儿。
昨天第一节课,红娘子老师没有讲写作技巧,而是先讲心法,对孩子的写作,不管他们先写的如何,用爱和鼓励他们去写,去创作,不是看到不会写作文了,就去阶段性的报个作文班,突击。其他的课目都能突击,数学英语可以短时间找名师突击,唯独作文是必须长期累积词汇量和不断写作熟练生巧的课目,更多的是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相对分数来说,孩子一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欲望,更加重要。爱好读书学习的孩子将来才能更好的自主学习。
大家,想过没有,老师第一节课为什么先讲心法,一再强调优秀的父母不焦虑,用爱和鼓励去教孩子写作文。在教育上做一个不焦虑的母亲,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父母亲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危险,不值得信任,学习是很痛苦的事,这从而不容易挺会到快乐。而一个人不管他一生的成就如何,如果不容易快乐,那么就是痛苦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好的教育,其内核是家长的观念、耐心与谋略的体现,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孩子的教养,说到底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学习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网络学习的便捷,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在此,我要特别提一下主动进群听课的那位父亲,很多家庭觉的孩子的教育更多是母亲的责任,目前状况看也确实如此,只有一位父亲进了群,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成长天赋、自身的努力、成长的环境、父母双方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主要还不是因为爸爸对孩子影响大,而是因为能有机会参与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可以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