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去医院、打针、抽血、体检......诸如此类的事件,我想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逃不开的话题。
每次不管什么原因来到医院,经过抽血的地方,都会看到有孩子哭地哭天抢地,惨不忍睹。家长们也是纷纷使出所有的招数:几个大人强行捉住一个孩子、连哄带骗、跟着孩子一起哭的、恐吓的、打孩子的。
我女儿悠悠6周岁了,至今仍然也绕不开“打针”这个坎。由于她对于尘螨过敏十分严重,因此我和孩子的爸爸决定帮她做脱敏治疗,也就是用打针的方式注射过敏原,从而达到脱敏的治疗效果。疗程也非常地长,需要2~3年的时间。且起初的半年是每周打一针。
但是,悠悠的表现还是比较让人欣慰,不怎么哭闹。要不然这样的打针频率,再大的蛮力也是拖不动她的。
小孩子起初在周岁以内打预防针时,由于神经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对于“痛”的感觉并不敏感。但是再大一些,痛苦就会开始。从悠悠对打针有疼痛感起,我每次都是请假陪同孩子去打针,亲力亲为,生怕外婆、奶奶用错误的方式以至于达到那种哭天抢地的地步。
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小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大人保持镇静。
一进医院、上打针或抽血台,有很多时候,大人比孩子先开始紧张和焦虑。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哭闹,如果是爸爸、妈妈、老人一人带着孩子去医院就更怕自己降不住熊孩子。
所以在去结账或抽血的路上,很多家长选择不跟孩子说抽血的话题,只想快点完事儿。孩子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虽然没有语言,但是孩子能够感受到大人的焦虑,哪怕只是一丁点。
因此,家长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对打针十分不愉快、大吵大闹的经历,也应该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方平,这样才会让今后的“打针”路更顺畅和省力一些。而不是接着演练每次的痛苦经历,不是吗?
如何将心态放平?可以试着在打针前跟孩子聊一聊。
二、解释“打针”,并对于“疼痛”如实相告。
聊什么呢?首先询问孩子“你生病了对不对?告诉妈妈哪里不舒服?”
孩子可能会回答,头痛、头晕、咳嗽等不舒服的症状。
“生病很不舒服对不对?而且还不能去上学了,不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是不是挺不高兴的?”
“我们来验血、打针,就是让医生看一看,宝宝身体怎么了?医生会让你好的快一些的,不过需要验血或打针的哦。”
解释完了为什么要打针后,还要对孩子如实地描述打针的真实痛感。
有些家长会说“一点都不痛”、有些家长会说“像蚊子咬一样”,这样都是哄骗的行为,孩子以后只会不听劝地大哭,因为大人骗了他,打针是疼的,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样“不痛”、“像蚊子咬”。
“手指被抽屉夹了一下会有点疼对不对?”、“从椅子上摔下来,屁股、膝盖也会有点疼对不对?”,“打针也是有点疼的,不过打完之后,就会不疼了。”
从孩子过往的经历出发,找一个类似有疼痛感的事件来类比,可以让孩子感知疼痛的程度。
三、告诉孩子,妈妈就在身边。
被告知了需要打针,还被告知了打针时疼的。相信出于本能,孩子会害怕、哭泣、甚至反抗。这时候,告诉孩子“今天时必须要打针或者验血的,但是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妈妈爱你。”
有时候,爱需要语言的表达。可能我们的文化带给我们的是太多的内敛、不直接说出“爱”这个字。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恰恰是非常需要的。语言的真挚表达是有力量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此时面对恐惧的孩子还能依靠什么?只有最亲的人的爱,才是他最坚实的港湾和力量。
四、允许孩子哭泣。
最后,告诉孩子,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哭一会,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可以到妈妈怀里哭。
有些家长会说“这么大了还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有什么用”......这样说对孩子实在是太过于残忍。谁说不能哭泣?哭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有时也有解压的功效。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呢?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清净而不让孩子哭泣,不是吗?
不仅如此,这样说,还是给孩子最后一颗定心丸,给他一条后路:万一忍不住,哭了也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
或许经过了以上几步,短时期内还不能达到平静二字,但是每次的坚持,必定会有所成效。
而且,这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去完成每一次面对打针的心理建设。我本以为小时候对女儿这方面的铺垫做得足够,近期有些忽略,没想到她却比小时候怕打针了。
可见,对于打针这个心理障碍,我们得打持久战。有耐心地对待每一次打针,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给孩子更多面对痛苦和困难的勇气。
打针是很常见的、孩子必须面对的痛苦的事情。它可以带给孩子什么呢?仅仅时疼痛和忍受吗?我相信通过妈妈这样的耐心、努力,孩子将来在面对其他痛苦或困难时,会比其他人具备更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