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等我老了,我要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将来给自己看,也留给我孩子的孩子慢慢看着玩。今天就让我讲一讲2016-2020年“我”的故事。
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口有句铭文——“认识你自己”。想清楚这个问题,人生就明白多了。今天索性就让我以此为题开始我的故事。
一路走来
我是谁?
2002年我入职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寒来暑往十三载,我是一名尽职尽责的班主任;
2008年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2016年,我卸下了班主任的工作,成为一名纯粹的语文教师。
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思索着自己的定位,我想,我首先应该做一个有志的“语文人”,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重新出发
这是我吗?
2016年初冬,我有幸成为“渝中区特级教师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一名编外成员。虽是编外,我心中却一直感慨:人生能遇见一位引路人,何其幸运!
孟子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特别励志!我从没有奢望过天降大任,可我却真实地收获了一次“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成长。
故事一:高强度 魔鬼训练
2017年寒假,开班第一课是进修学院整整六天的高强度封闭训练。2018我们继续培训ing……此刻所有成员都习惯了这种强度。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一般是下午2点到晚上6点;我们的集体磨课,一般是下午五六点到深夜九十点。
这样高强度的培训,让我像一块海绵一般迅速地吸收着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拜读李老师的三本专著,使我建立起生活化作文的理念;工作室的文本现场解读训练强化了我独立解读文本的意识……我和小伙伴们居然忙着忙着就习惯了,忙着忙着就不觉得忙了!我相当地诧异:这是我吗!
故事二:不留情 铁杵磨针
生活化作文实战下水;渝中区赛课独自迎战;重庆市赛课艰苦备赛,2017年从春天走到冬天,只有一个关键字——“磨”!我一直在被“毫不留情地‘磨’”。
磨着磨着,我的语文教学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从李老师批评的那个“上课乱劈柴”的老师,蜕变成为被评委表扬教学设计“稳”“准”“狠”的优胜者。一时间,我有点懵!这是我吗?
磨着磨着,我过五关斩六将,与市级直属学校的6位同行同台PK,最终以排名第四的成绩捧回作文组比赛市一等奖。这个得奖的人好像真的是我,我甚至发现从前我似乎不了解自己。那段时光,我是别人眼中皮实经磨的“小强”!
我有连续近一学期凌晨1点上床睡觉的“劣迹”;我有着半夜4点爬起来写上课灵感的“疯癫”;我习惯了辗转三四所学校,轮换10来个班磨课的常态。那些日子,我深刻体会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真意。
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开始有勇气迎接新挑战。
故事三:新挑战 编写教材
李老师又带着我们参与“阳光喔”教材开发撰写工作。近两年的开发,参加十余次工作会议,我和小伙伴们在西南大学的校园里看过春花、抚过秋叶。春节与家人去拉萨旅行的我,却背着撰写稿件的电脑,高原反应之时还在赶稿子,被同伴们戏谑为“最炫民族风”;高反出来的两万字初稿没能通过初审,我真的想打退堂鼓。老李的鼓励让我痛定思痛迎难而上。当我手捧出版的教材时,百感交集。这次磨砺让我具有了课程的意识。2018年在开发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时,我已经可以独立承担副主编的工作。不得不说,这是我出发时从来没有企及的高度。
此刻我很肯定——这就我!
工作室学习的常态是“奔跑”,是忙碌。我试着用打油诗来概括:“赛课场PK忙,研究课能担当,示范课送下乡,国培班来亮相……”我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一次次打开眼界。我常常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惭愧,却又在仰望更广阔的天地时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激情!
眺望远方
我是谁?我还会成为怎样的自己?
2019到2020,撰写“名师专栏”,指导学生发表作文,踏实参与教研课题,挑战七省九地区难度最大的“议课”比赛,参与全国语文基本功课例大赛……我在不断超越自己时常常扪心自问:我是谁?我还会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把受挫都看做是“塞翁失马”,我每一次的成功又是新的起点!
过去,或许我并不了解自己;而明天,我一定又会是一个更好的自己!
也许看到了更清晰的远方,这才是成长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