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的重要作品,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感。
01
小说分为两部分,上部主要讲了吴摩西的人生经历。因不喜欢像父亲一样卖豆腐,且跟家里人讲不到一块,而离家学杀猪。后来跟师傅老曾发生了误会,发现无人可依无人可说话的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延津去染房挑水,跟老詹当徒弟,去老鲁的竹业社破竹子,街头挑水,最后阴差阳错扮阎王被县长相中,到县政府种菜。身份地位有点提升的杨摩西被卖馒头的寡妇吴香香看中,就嫁给了吴香香。但两个人却说不到一起,偶然间吴摩西发现了妻子吴香香与邻居的私情,最后被迫带着女儿巧玲出门寻找与他人私奔的妻子,却在路上把和自己最说的来的养女巧玲弄丢了。于是,吴摩西开始了寻找女儿的漫漫长路。最后,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离开一切让他伤心的熟悉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走出延津。
下部讲了曹青娥也就是巧玲的儿子牛爱国的人生经历。同样,人生处处不顺,最后在假寻与人私奔的老婆的旅程上,走向延津的他,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在假找的路上意识到了自己真正该寻的人。
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叙事简短,深刻,语言平实朴素但让人深思。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性格抓的很准,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各有孤僻的一面。小说的每一章都似在叙述单独的故事,但人物之间又在不经意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事件的发生都暗藏着某种必然,让人无处可躲却又心甘情愿。
02
我们用尽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能够说的上话的人。有的人遇到了,有的人一生也没寻到。说上话很容易,但要一直都说上话,那就太难了。就像杨百顺,刚开始跟师傅老曾说上话,两人一起杀猪,一起坐下聊天谈心,也很愉快。但后来师傅老曾娶了老婆后,两个人情况变了,也就说不着了。最后,还被误解断了师徒关系。这是小说中第一次让我心疼的情节。
两个人聊天,聊来,聊不来跟两个人的情况相似度有很大关系。这让我觉得,如果两个人要想一直有话聊,那就必须保持同步,环境上的相同,思想意识上的相同,还有经历上的相似,性格上的某种一致。一个人慢了,一个人快了,两个人也就远了,也就又说不上话了。所以,我们的一生中才有那么多的过客吧!我也时常会很想念曾经很要好的朋友。当初一起为高考奋战,相互鼓励,为了梦想常常聊的热血沸腾,感觉再也找不到这么互懂的人了。可高考一结束,彼此相交的那个点消失后,就再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总觉得都太敷衍或者没必要。所以,很多人和事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才能擦出火花吧!
牛爱国和冯文修曾是多年好友,两个人一块长大。但最终也会因为“说太多”而成为仇人。这时候我又觉得作为一个人好难,想把心里话倾诉给好友,但又有可能被好友出卖。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什么话说给什么人听,什么人适合听什么话,这真的是一个学问,人生的大学问。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在用尽一生去寻找与自己说上话的人。杨百顺成为吴摩西后,遇到了和自己聊的来的养女巧玲,在发现妻子出轨并与人私奔后,吴摩西决定和巧玲相伴为生,并且还设想了一幅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但迫于人言,他决定和巧玲假找一阵子妻子,但是不幸的是在路上他把最该留在身边陪伴自己的人弄丢了。我可以想象吴摩西当时内心是有多么的自责、不安、悔恨、和绝望。就像教书的先生老汪在小女儿灯盏离开之后失意,绝望的心情一样吧!两个人都选择了离开。
当一个人决定永远离开一个很熟悉的地方时,那必定是有万千的痛苦和折磨在内心游荡着。多么痛的感受!让人绝望到只能在另一个地方落脚生活,才能心安下来。
离开是遗忘的开始。希望吴摩西和老汪都不曾后悔自己的离开。我觉得我做不到,或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过那种绝望吧!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行为和经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人的命运。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正如,杨百顺在不经意间救了老裴一命。剃头的老裴因带姐姐的儿子回家多吃了几张饼,引起了一系列争论。最后被自己的大舅子用自己的理绕来绕去狠狠地批评了一番。事后越想越生气的老裴决定杀了自己的大舅子。老裴在去杀人的路上遇到了被父亲赶出家门的杨百顺,听了杨百顺的遭遇老裴突然就觉得世人都有自己的委屈,为了爱着的人和以后的生活,该放下时还得放下。于是就放弃了杀人的念想。
同样,被后娘虐待,不敢回家天天睡村头打谷场上的来喜,也救了杨百顺一命。当杨百顺想要为之前上学假抓阄的事而杀赶大车的老马时,遇见了同样不幸的来喜。他突然觉得,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于是,杨百顺想通了、看透了、远走了。
这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的简单诉说,看似是在解脱自己,其实也帮助了他人。杨百顺和来喜在向他人述说自身烦恼,忧伤之事时,也在帮助他人走出困境。这就是说话的伟大力量吧。它让我们了解更多,不再那么仅限于自己的悲伤,学会包容。就像我,读了这本书后,对自己曾经历的挫折看得更淡,对现在的困难看的更平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感谢,它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圆满。看的越多,心就越静。
03
《一句顶一万句》中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他们都是孤独的,真实存在的。
教书的老汪是孤独的。自己心里的才学没法讲给懂的人听,最爱的小女儿因顽皮捣蛋送了性命,老婆与自己说不来。每天望着熟悉的地方想起悲痛的事情,无人诉说的孤独感就是天天绕着村庄走路也排解不了。最后,他只能选择离开。
传教的老詹是孤独的。一个人孤身来中国四十多年,每天忙着到各村传教,但只是自己的事,没有人在乎他说的主,没有人懂他心里的信仰。所以,四十多年来他只发展了八个信徒。最后,在孤独中死去。
牛爱国的母亲曹青娥是孤独的。父亲死去,母亲丢下她跟人私奔,唯一聊的来的养父吴摩西又把她弄丢了。喜欢的人不懂自己,一生都过的勉勉强强,心中许许多多的事只能说给小孙女听。最后,也没听到吴摩西的那句话。
牛爱国的姐姐也是孤独的。她对牛爱国说“给你说句实话,姐现在结婚,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话。我都四十二岁了,整天一个人憋死我了。”这足以说明她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孤独是常态,每个人都有孤独的一面。但是我觉得孤独也要适度,我们都需要有个不让自己孤独的人或事儿。就像县长老胡一样用做木工来排解孤独,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让生活有个念想。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曹青娥在临死前对牛爱国说了这句话。同样,吴摩西的儿媳妇在了解了牛爱国的苦恼后也说出了这句话。或许,吴摩西选择了离开就是为了更好的过以后,曹青娥没有回信询问也是为了过以后。他们都知道一切已经过去,再追究什么也无用,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一切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并乐观的生活下去。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那些孤独、苦闷的人的思想吧!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积极地生活,追寻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