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天才开始思考鸡汤的价值。本来这个话题已经死了,至少在我这儿死了,基本不会再去想这些,也觉得已经过了需要鸡汤的阶段。
我开始正视鸡汤,首先就得承认,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但是鸡汤也曾对我有过帮助吧。
承认鸡汤有用,也并不容易,毕竟我对鸡汤的态度几度摇摆。
我对鸡汤的认识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整个初高中及刚上大学那会儿,什么好书都看不了,什么硬菜都消化不了,偶尔的奋发就靠看一些《青年文摘》《读者》《格言》之类的杂志,看完一腔热血三分钟热度能支持自己再往前冲几米。
柔日读史,那会儿这些杂志就是我能够得到的史。
那时我对鸡汤是深信不疑的,那会儿哪懂得什么是鸡汤,也没有鸡汤其名。那是我努力才够得到的东西,那会儿是傻,也懒,看见鸡汤就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拽住了。未必真有有什么用,但关键时刻让快要溺水的人,又多扑腾几下。有人这么说,“心灵鸡汤”就是温火慢炖8个小时的鸡汤刚下锅,冒着热气,香味扑鼻,就是没有给勺子,无从下手。只是一味鼓吹成功有多好,需要多努力,一定能实现,就是不谈具体的实操。我当时就是深陷其中。
第二个阶段,是鸡汤遭到质疑。当时肯定是鸡汤看多了,营养过剩,不仅自给自足,还有溢出,可以输出。忘了是在什么情境下,跟朋友聊起天,就用上了某个鸡汤故事。我就说看到那谁谁谁,不就是虽然条件艰苦,身残志坚,依然逆风翻盘,创造奇迹,巴拉巴拉。朋友乐了,那不就是心灵鸡汤吗?有什么用?我顿时满脑子的黑人问号,原来这就是心灵鸡汤,原来没什么用。
后来我沉思,各种沉思,得出结论,真的没什么用。理由是,我发现所有这些鸡汤都有个特点,可以瞬间热血沸腾,但不能复制。之后我开始抛弃鸡汤,走向了所谓的康庄大道。从此过往再不想提,也再没跟人提过,是成长的路,也视为黑历史。
第三阶段,就是现在了。又聊起了鸡汤,我开始寻找鸡汤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我从对方的话中感受到了鸡汤的合理性。
我也开始觉得鸡汤是有用的。
我现在觉得鸡汤的有效性要建立在,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对自然界底层规律有足够的了解认识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策略或者说步骤,才能让这一句的鸡汤发挥它的效用。
换句话说,鸡汤顶多只能算是一道菜。不管你是要摆桌满汉全席,还是吃个家常便饭,一道鸡汤都是远远不够的,做不了主食不管饱,它可能只是一道佐料,就算是要当主菜也需要很多其他的配菜陪衬才行。
正文完。
以下写给自己。
不管是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还是对自然界底层规律有所认识,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阅读了解大量的硬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工程学,也要了解很多的软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
成功者可以讲鸡汤,他们只是有所保留罢了。
网友们喷郭德纲给郭麒麟的家书太阴暗,太不正能量了。郭德纲说,如果我是写给别人,我当然可以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但我是写给我儿子的呀。我希望我儿子可以少吃亏上当,所以我得跟他说真话呀。
诚不欺我,郭老师。
相信鸡汤,也尊重现实,我要了解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