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讲了她闺蜜的故事,期待我能给她一些“灵丹妙药”,解决她当下的难题,姑且称她为A女吧。
A女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之间没有什么爱,关系冷漠,小时候的她是个高度敏感,极度缺爱的孩子。
她的第一段亲密关系不好,两个人经常互相伤害,A女无数次想过离婚,最后都没离成,无奈的她最终决定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男人后,再毅然决然的离开。
于是,A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开始了一段隐蔽的婚外情,在这段关系中,她感受到了像父亲一样的关心与爱,对方也以为找到了真爱。
可她忽略的是,当一个人极度缺爱,想要向对方不断抓取的关系注定是充满荆棘,满目疮痍的!
而她遇到那个人的时候,自己的能量状态很低,还处在一个拼命外求的状态,对对方也有很多的期待与要求。
而当这些期待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很显然,失望与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使这样,她也很少想过真正的分开,尽管曾经也闹过多次分手。
我想到自己前几天写的那篇文章,“为什么我们总是吸引痛苦的爱情模式”,其实A女在这段关系中并没有受到滋养,她这次吸引到的仍然是一个不够爱她的男人。
“既然感觉不到他的爱,那就分开好了,”这句话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的建议,可是在当事人眼里,分开一段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朋友问我她这段关系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
我想到正在读的李安妮的《灵性亲密关系》中的一段话:
如果你正在一段让你感觉很困惑的关系里,可以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这段关系,自问如果你的女儿或儿子在这种关系里,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我把这段话转述给朋友听,她觉得很有道理,毕竟我们不能代替别人做选择,每个人吸引一段关系都是会有前因后果的,结束一段感情也是如此,让她自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自己做出想要的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如果我是那个处在这种情景下的当事人,还是会有以下考虑
对现阶段的A女来说,真的做好再重新开始一段新感情的准备了吗?自己从上一段亲密关系中真正的走出来了吗?在上一段关系中该修炼的功课完成了吗?真的想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伴侣了吗?
就像现阶段的我来说,与前夫刚分开不久(半年多),每天像个拼命三郎似的工作,把日常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如果我打算重新开始一段感情,就必须做一些具体的改变:
减少一些工作量,多出去玩,出外认识一些新朋友,多给自己休息放松的时间,提升自己的阴性能量,与内在的自己更好的连接。
而且我正处在一个寻找自己人生目的与热爱事情的节点上,如果我不清楚我的热情是什么,我今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与怎样活出自己的天赋,我就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所以,我不仅需要弄清楚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克服一些内在底层的关于男人的一些限制性信念:
“男人是不可靠的,我只能靠自己”,小时候,父亲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安全感,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处于节衣缩食的状态,我曾经对新衣服有极度的渴望,但敏感懂事的我很少向父母提要求。
记得一件橘黄色的裙子,被我穿了好几个夏天,上面还有几个小破洞,这件事曾被村里人当做教育自家孩子的典型教材。直到有一次妹妹讲给我听,我才知道,自己成了很多孩子不讲吃穿的“学习榜样”。
可是没有人明白,我很多次穿上那件裙子的尴尬,难过,羞愧,甚至不敢穿着这件裙子走到人多的地方去。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靠自己,买想要的衣服,过想要的生活。
后来,工作后,我对新衣服有比别人更多的期待,经常会买很多新衣服,从没有穿过平底鞋,好多年没穿过裤子(一年四季都是穿裙子),与运动装,运动鞋,休闲装绝缘多年。
直到最近两年健身,衣柜里开始增加了运动装,买衣服的频率明显降低,着装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像过去那样,只看重款式,风格,越来越关注舒适,宽松,我觉得不需要再用好看的衣服让自己变得自信,美丽。
我的另一个负面信念是“生活是艰难的,我要努力才能生存”,尽管我是家里的老二,但从小我就承担了老大的压力,干活干的最多,学习最勤奋努力,成年后理所当然的为家里分担更多事务。
初三那年,家里种了几亩西瓜,中招刚考完试,我接到读师范的通知书,但需要六七千元的学费,父亲每天愁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那个时候,我每天陪着爷爷,拉着一车西瓜去隔壁村里卖,也有人用家里的小麦兑换西瓜。有一次遇见了一个同学去买西瓜,我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卖东西这么普遍,尤其是我深受父亲对做生意评判的影响,潜意识以为做生意挣钱是很丢脸的一件事。
“我不够好,我不努力就没有价值”也是我的一个限制性信念,我从小被爷爷各种打击比较,内心极度敏感自卑,尤其是农忙季节,嗓门大的爷爷一发起火来,会扯着喉咙大吼:“你看看,全村能不能找到你这么懒的小孩”。
这样的话曾让我很受伤,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好,总是拼命的在努力,希望能证明我是足够好的,希望自己变得完美,不被爷爷大吼。这也是我后来在很多人不解的眼光中,一直努力学习,拼搏的动力与原因。
就在前不久,周梵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一个练习:体验不带钱,手机,可以让自己玩的很high的一天。我当时觉得这对我来说太不可能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勇气突破这个练习。
可见我的内在有多么强烈的低自我价值感与不配得感,我不够好,不带钱,别说过好一天了,连一日三餐好像也成问题呢!
而周梵老师就不一样,她不仅把那一天过的很好,而且还挣了好几百元,你看,同样的一件事,信念不同,能量状态不同,结果必然也不同。
我最后的一个负面信念是“我无法相信男人对我的爱”,也许是我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很多次父母争吵不休的画面,看到母亲无法独立,想离开又离不开的画面,看到父母一点也不快乐,为了我们死守在一起。
而且我常常感觉到父亲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在读师范后,有一次听到父亲对我说的话,至今想来还难过不已。
父亲说,“你看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拿回来多少回报了”,我还记得那一刻的震惊,没想到曾经以为很爱我的父亲原来一直在期待我的回报。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但哥哥让他很不省心,他为哥哥安排了工作(那个时候,流行老职工给自己的子女安排工作),父亲理所当然的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哥哥,我自然不用考虑,当然也不会轮到妹妹。
父亲对我有条件的爱让我很难相信男人会真正的爱我,与前夫生活在一起后,我也常常体验到这一点,感觉他对我更多的是控制,当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的时候,他由控制变成了依赖,但那都不是我想要的爱。
这些小时候留下的伤口,痛苦,导致我潜意识中对自己,对男人,对生命产生了诸多负面信念,让我在生活中必须穿上战袍盔甲,才能够打赢生活中的各种妖魔怪兽,生存下来。
如果我不能与自己的负面信念和解,不能看到内在那个充满恐惧,脆弱的小女孩,不能够给她足够的接纳与爱,她就仍然不会有安全感,还会一直期待从对方身上抓取。
我需要学习的是建立自己的正面信念,不断地尝试突破那些熟悉的限制性信念模式,让自己觉得:“无论如何我都值得被爱”,“男人是可以信任的”,“我是充满喜悦的,完美的”……
当我可以真正地与这些信念产生共鸣,我就可以放下盔甲战袍,学习信任对方,更多的敞开自己,向对方展现真实的自己,并爱上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真正的爱。
就像朋友提到的A女一样,她一方面可以站在自己女儿/儿子的角度看待自己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另一方面需要看到自己头脑中的诸多限制性信念,看是否能以成熟大人的角度给到曾经内在受伤的小孩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最后还要明白自己生命中的热情与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此,才能更明智的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