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九点多,我正在卫生间泡脚,儿子独自在客厅玩玩具,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妈妈!是西出阳关一杯酒吗?”儿子突然大声问我。
“啊?”我惊愕之余马上反应过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儿子恍然大悟道:“哦哦,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什么意思呀?”
此时的我,心情可谓是非常的激动,脚也不想泡了,恨不得马上喊来老公告诉他,或者发上一条朋友圈,宣告一下我作为老母亲的这份自豪和成就感。
但是儿子还眼巴巴地等着我的回答呢,我尽量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用平静地语气给儿子解释了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小家伙听得很认真,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猜他并不能完全懂得,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次疫情,我们待在老家已经四十多天了。一开始我踌躇满志,准备在家里好好教儿子认字写字,幼儿园教过的那些汉字,很多他都忘记了,还有算术,上学期老师已经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可儿子连10以内的还没搞清楚。拼音也学过一些了,可以再巩固一下,总之,需要学的东西还挺多。
上面这些全都是我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实际上呢,儿子完全不配合我的教学,让他写拼音字母,他说想画画。让他做算术题,他说没意思,让他认字,他说只想认恐龙名字。几天时间就把我气得缴械投降,彻底放弃教学计划,“每天该干些什么事情,你自己安排吧,不要吵我就行!”最后我无奈地对他说。
这下好了,我轻松了,他也获得了自由。他每天画上一阵子画,然后由爸爸或者爷爷陪着去田野里玩。后来跟邻家的几个小孩熟悉了,就每天在门前的马路上疯跑,玩抓人游戏,或者各人骑着自己的坐骑比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车队中有滑板车,有自行车,有扭扭车,有三轮车,逮着什么是什么。一天总要弄出几身臭汗才肯罢休。
难得他能玩得这么开心,童年只有这几年,此时不玩,更待何时?我差不多已经彻底打消了让他学习的念头。是诗词大会的几期节目又勾起了我这老母亲的教学欲望,看到节目中十多岁的小选手,气定神闲地背出几十首诗词,我禁不住想:要是我的孩子能这么厉害该多好!老公适时在旁边煽风点火:“那你就教博儿背诗呀,你不教他,难道还指望他自己会吗?”
说得有道理,那就来吧,我说干就干,当即找出一个笔记本,搜索出一些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诗,把它们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三张纸只抄正面,就有四十多首。再把抄写好的纸撕下来,放在床头柜上,白天想让好动的孩子静下心来读诗是很困难的,因此我打算把这项活动放在每晚睡觉前进行。
开头几天儿子还算配合,我读一句他跟着读一句,有时老公也加入,三个人一起读,氛围很好。早上儿子醒来后,按惯例要在床上赖一会儿,我就播放手机上读古诗的音频给他听。四五天后,儿子又开始抱怨:“天天听这些,我都听腻了!”晚上我大声领读时,他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地敷衍我,或者干脆和爸爸打闹去了。
三个人的读诗队伍,就剩我一个了,想着抄写古诗的不易,我不死心,继续读下去。读着读着,好像还真跟这些诗有了感情,诗里的湖光山色和诗人的悲喜寂寥使我暂时远离了生活的琐屑,也忘却了最初的教学计划,反正每晚洗漱完毕,我就坐到床上开始大声朗读,也不管身边那两位在干啥。
神奇的事情却发生了。一天晚上,关灯之后我还意犹未尽地在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儿子抢着接下句。我继续背:“窗含西岭千秋雪——”他很快接到:“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惊奇地问道:“咦!你都没读,怎么就会背了?”“我天天听你读,听腻了,就会了呀!”他笑着说道。我喜出望外,又背了几首,他都能流利地接出下句。一轮测试下来,我发现不知不觉间,小家伙已经会背十几首简单的古诗了。但像《送元二使安西》这样不易理解的诗,我读得比较少,他竟然也记住了。
听诗词大会节目中的那些选手介绍自己时,很多人都会提到他们小的时候,家里的爷爷或者爸爸喜爱诗词,会带着他们一起读诗词背诗词。这就好比长辈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很多年后的今天,那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时时刻刻滋养着充实着曾经那个孩子的心灵。我想要做的,就是在儿子心里埋下一颗诗歌的种子。至于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则是我无法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