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话题③:作文教学面向提分,但不止于应试
①阅卷老师的三眼
上一期有聊过考试作文评分的话题,本期想对这个话题做一个更加深入的解读,这缘于在与阅卷老师的对话中收集到的更多信息。
她是一个有着多年作文阅卷经验的老师,中考与高考卷子中的作文板块,她都参与批改过。
“一篇作文的批改,其实还没有40秒的时间。”
这有点让我吃惊,如此重大的考试,竟然通过她接下来分享的三眼观察,基本就可以是锁定作文的分数。
第一眼:分等级
根据书写、结构、字数,第一眼的浏览印象,划分分数等级。第一眼似乎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没有太多联系。
符合以上条件卷子,被划入第一等级,得分自然不会太低,这是入围优秀文的基本条件。其次有欠缺的卷子,马上被打入第二和第三低级,它们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一位资深的作文老师就分享过:通过改正书写,让一个学生快速提分的例子。可见第一印象会迅速启动阅卷老师的扣分标签。
第二眼:阅览开头、中间起始段和结尾。
通览开头、中间起始段和结尾,作者的文风即显,基本能在不同的级别里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
这有点类似高效阅读,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连续翻到第五页,基本就会有一个判断。
一篇文章在相应等级的区间分值中,决定分值高底的正是文中的关键词句,阅卷无数的老师已经具备捕捉关键字眼的能力。差距,就在阅卷老师以秒为单位的判断中。
第三眼:锁定分数
能最后进入第三眼的作文,相当于它已经具备满分作文的入围资格。
前面老师阅卷的时间用秒计,现在得用分记。
三眼评卷,在套路中维持一种尽可能的公平。
满足第一眼,作文或许不会成为拉分的大项,但在高考,一分之差也是“性命攸关”。
如此,应试作文,似乎可以突击速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无耐之举。
作文不应止于应试,它的长期主义效应要比一次考试的影响大得多。
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作文说到底是一种能力。
②作文是一种能力。
我们知道,写作是现代人的必备技能,而且是一件收益很高的事情。
分享一个外甥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事情。
通过层层关卡,外甥女终于通过城市管理公务员的选拔,进入面试阶段,在8个的入围者中选一个,这样的竞争足够激烈。
面试的题目竟然是当场写一篇千字作文,大多的入围者都傻眼了,要么不会写,即便写的,也不符合字数要求,只有平时有练笔的外甥女达标,自然顺利入选。平时如果没有构建作文的思维,就很难在决定命运的考试中突围,能力不是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平时持续输入与输出的结果。
考试作文是平时作文情况的真实反映。语文的考试阅读量已经让一半的学生无法完成卷子,留给作文的时间分配不足40分钟,如果此时再去想素材,谋篇布局,辞藻修饰,还要兼顾书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基本无完成可能。
作文,是一个最值得用时间投入的技能,它的溢出效应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孩子总说自己的时间不够,又常常为学校的习作捉襟见肘,如何在关键的小学阶段完成素材积累的输入与写作的输出呢?
③关于输入与输出
现在的孩子学业比较幸苦,这是家长都开始怜惜的事实。
平时多练笔,往往成为一个无法落地的美好愿望。
孩子们常说:我没有时间,学校作业都做不完。我的培训班很多,上完作文课,我还要上英语课,还要练跆拳道。
时间是固定的,分配了这边,那边就没有了。
以课代练,其实是家长、孩子和老师达成的一种共识。
好好利用作文班里两个小时的时间,平时在学校的课堂上,在课外的生活中用心输入,在每周的课堂上好好输出,这也能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学习方式。
以周为单位的学习,在马斯洛的遗忘记忆曲线中,也能起到学习巩固的强化作用。
小学阶段是习作练习最好的阶段,因为到了初高中,更多的学科,更大的学习压力,更没有以课代练,每周一次完整习作的时间。
小学阶段的习作技巧都会体现到中学的写作中,它能内化于自己的能力中,就如同学过艺术的孩子,总能在某一时刻,散发出自己的艺术气息。
这便是输入与输出蕴涵的力量。它是有周期、持续练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