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day26(4.11)
身心疲惫是学习的大忌,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和学校中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让身体放松,灵魂休憩。
教育随想27(4.12)
草莓果之殇的启示
早上起来看到结了果的草莓居然坏了,心里不是滋味。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我给草莓浇水,发现草莓紧挨着土,这样草莓下面就会被泥水沾染,为了把泥水和草莓分开,我做了一件自认为对草莓好的事儿,那就是在草莓下面垫了一张纸。结果就出现了今天早上这一幕,现在想来阳台上特别热尤其是中午那会,纸的温度会很高,草莓果是被炙烤烂的。这颗被我过度关照的草莓果烂了,不过我意外的发现在花盆的另一面有两颗小草莓红了,有一颗都熟透了。因为视线的阻挡,这两颗小草莓没有受到我的“特殊关爱”才幸免于难。我对这一件事的心理表征:看到草莓烂了,心里有些难受,想自己这是好心干坏事,怎么当时就没想起来,纸在高温下升温会烤坏草莓呢?然后又想我这真的是为了草莓好吗?我意识到,不是。是自己自私心升起,想要到时候给孩子们吃草莓时,少沾点泥土。承认自己是自私的很困难,但这却是事实。看到那两颗没坏的草莓果,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活中,在教育孩子和学生的过程中,会有多少没意识到的这样的错爱呢?应该很多吧,只不过没有像草莓事件一样这样立竿见影,这么明显罢了,给孩子们留下的大多都是内伤。
教育启示:给孩子我们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当我们自己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和学生好的时候,一定要静下来想一想,在这件事上我有没有需求,这是我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要?草莓果之殇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盲点,也深深明白教育之难,教育之神圣。觉察点滴生活,增长小智慧。图一,结果未坏的草莓图二图三垫纸被烧坏的草莓图四隐蔽在角落的两颗草莓。
教育随想28(4.13)
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浅表知识,所以很难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分析不同的案例,采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找到知识的深层结构。
教育随想29(4.14)
距离草莓之殇两天了,未被我关注的两颗草莓 熟了,前天第一颗(图一)给外甥女吃了,她拿着反复闻草莓的香味舍不得吃,吃完说特别香甜。刚刚把第二颗(图三)熟了的草莓 摘下来,放在鼻尖贪婪地闻着它的香味,心中的喜悦掩藏不住。儿子晚自习回来给儿子吃了,说挺好吃。两颗草莓长得并不像买的草莓那么漂亮规则,有的地方凸起有的地方凹陷,如果用惯性审美来看是有缺陷的。但生命不就是如此吗?不存在绝对地完美,只有独特的生命。
教育随想29(4.15)
在教学中,让学生倾听并与同伴对话,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修正。
教育随想30(4.16)
概念可以看成是一种程序性知识。而信念是一种认知模式,认知模式的建立是概念在长期的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概念是外在于人的,而信念是人内在的模式。概念是浅表的知识,是人认知的基础,信念是深层结构的知识,是能从整体去看,明白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育随想31(4.17)
焦虑大多来自于对当下的失控,以及对未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