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余定理,也叫孙子定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个被叫做“物不知数”的问题本质上是解下面的同余方程组:
后来的数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一方程组有解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两两互质,并用构造法给出了这种情况下方程的通解。而这种方法在算法竞赛中也常常会用到,例如这道模板题:
(洛谷P1495 曹冲养猪)
题目描述
自从曹冲搞定了大象以后,曹操就开始捉摸让儿子干些事业,于是派他到中原养猪场养猪,可是曹冲满不高兴,于是在工作中马马虎虎,有一次曹操想知道母猪的数量,于是曹冲想狠狠耍曹操一把。举个例子,假如有16头母猪,如果建了3个猪圈,剩下1头猪就没有地方安家了。如果建造了5个猪圈,但是仍然有1头猪没有地方去,然后如果建造了7个猪圈,还有2头没有地方去。你作为曹总的私人秘书理所当然要将准确的猪数报给曹总,你该怎么办?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n (n <= 10) – 建立猪圈的次数,解下来n行,每行两个整数ai, bi( bi <= ai <= 1000), 表示建立了ai个猪圈,有bi头猪没有去处。你可以假定ai,aj互质.
输出格式
输出包含一个正整数,即为曹冲至少养母猪的数目。
(本质上就是给“物不知数”套了个背景。)
我们从“物不知数”这个具体问题出发。(接下来一大波数学公式,请做好心理再看)
要想直接找到一个 使得方程组 成立当然是不容易的,但是要找到 使得 是相对容易的。
那么令 可以吗?那恐怕未必。在什么情况下 可以推出 呢?显然,那只有当 是3的倍数时成立。同理,要使 也符合前式,需要 和 都是3的倍数。
这样推下去,符合方程组的条件是 是35的倍数, 是21的倍数, 是15的倍数。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只需要解三个同余方程 :
。
注意到模数两两互质,则 ,所以我们可以用拓展欧几里得的方法解
。(其实相当于求逆元)
解得 ,然后可得 ,于是 。
三者相加,即得一特解233(这里的233不是网络意义下的233,但我算出来不禁233了)。所有与233在模105意义下同余的数都是这个方程组的解,要求最小正数解只需对105取模即可,这里得出来是23。
现在我们把刚刚这个过程一般化。我们设 (即所有模数的乘积),并设 (在“物不知数”中即为35、21和15)。于是 (表示 在模 意义下的逆元), , 而 ,所有 相加即得 。
我们把以上这些综合成一个(看起来可能有点劝退的)公式即是:
现在我们来看(可能相对没那么劝退的)代码吧:
inline ll CRT(ll a[], ll b[], ll n) // a是模数数组,b是余数数组,n是数组长度
{
ll p = 1, x = 0;
for (int i = 0; i < n; ++i)
p *= a[i];
for (int i = 0; i < n; ++i)
{
ll r = p / a[i];
x += (b[i] * r * inv(r, a[i])) % p; // 逆元的求法参见上篇文章,或者下面有完整代码
}
return x % p;
}
这个函数返回的是符合方程组的最小正数解,一般要求的正是这个。
再附上曹冲养猪的完整AC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exgcd(ll a, ll b, ll &x, ll &y)
{
if (b == 0)
{
x = 1;
y = 0;
return a;
}
ll d = exgcd(b, a % b, y, x);
y -= (a / b) * x;
return d;
}
inline ll inv(ll a, ll p)
{
ll x, y;
exgcd(a, p, x, y);
return (x % p + p) % p;
}
inline ll CRT(ll a[], ll b[], ll n)
{
ll p = 1, x = 0;
for (int i = 0; i < n; ++i)
p *= a[i];
for (int i = 0; i < n; ++i)
{
ll r = p / a[i];
x += (b[i] * r * inv(r, a[i])) % p;
}
return x % p;
}
int main()
{
ll n, a[10], b[10];
scanf("%lld", &n);
for (int i = 0; i < n; ++i)
scanf("%lld%lld", a + i, b + i);
printf("%lld\n", CRT(a, b, n));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