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约1500年前,东晋谢家,不仅战功显赫,权倾朝野,还盛产才子。这个家族在当时声名显赫,“王谢风流满晋书”;也是后世咏史诗的重要地标,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刘禹锡写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在谢灵运出生前,他的爷爷谢玄已经组建并训练出战斗力极强的北府兵,并率领这支军队与叔叔谢安配合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役。这场硬仗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世家带领下打赢,除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外,还催生出了不少的典故与佳话,比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谢安折屐”。
当然,战功、权势只是普通大家族的标配,除此之外,谢家还输出了文化与作品。战功与权势只属于东晋的时空,才华与作品可以历久弥新,与日月同辉。
谢家才子的阵容十分强大,除了有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临危不乱的军事家外,还有才情横溢的诗人。他们同时还在绘画、音乐、书法、棋艺领域跻身一流水准。在文化艺术圈,以谢灵运为代表,谢家子弟,群星璀璨,独步六朝文坛,占尽风流。
屌丝们拼才华,总想着靠才华逆袭博功名,而高居东晋权力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谢家子弟们,生活本身就是为了秀才华,他们玩转诗书音乐。为了提高灵性与才情,还喜欢把自己放逐于山水之中。他们如同男神,女神般生活在1000多年前,肆意挥洒才情,有关他们的故事代代传唱。谢家的风流,不被雨打风吹去。
2
据史料记载,江左风流宰相谢安是诗书音乐的超级玩家,他还时常以打猎捕鱼,隐居东山等方式寄情山水,乃至淝水之战的号角声也没有影响他外出游玩的安排。
反观你我在平淡如水、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生活里消磨,或厌倦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或纠缠于订单与客户,或执着于流量与合作,或奔波于各类会议与仪式。不屑于眼前的苟且,想在简书日更里寻找诗和远方,却又介怀于能否登上首页。
而谢安曾经也有同样的处境,对家族的责任,对富贵荣华的渴求,乃至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纠缠于眼前的苟且还是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考验每一个人的决定。但他能做到处江湖之远时,邀三五好友,捕鱼打猎;居庙堂之高时,仍有闲暇为孩子们讲学,游走于山水之中。而我们则太过执念于眼前的苟且,失去了追逐诗与远方的勇气。
作为谢家的大家长,谢安不仅自己沉醉于自然,还非常注重亲子教育,启发孩子们观察自然,获取灵感。如果没有谢安挤出时间,启迪引导孩子们,谢家的故事兴许会少几分生动有趣。
某一日,谢安召集孩子们讲论文义,忽然下起了大雪。这位老师可没教育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聚精会神上课。他自己倒是放下书本,很有兴致地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其中一个侄子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一战成名,咏絮之才成为后世对才女的通称。曹雪芹《红楼梦》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两位女神薛宝钗、林黛玉时用的就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出谢家人拼才华有多残酷,不分男女,不分优劣,一律公示,优秀者自然美名远扬,平庸者也难免留下笑柄。让资质平平者情何以堪啊,说好的80分以下不点名不公示的。
3
这当然都是谢灵运出生之前的故事。谢家的祖辈,父辈们已经轮番上阵,各自有了精彩演绎。他们的杰出表现刷新了谢家、东晋乃至整个时代的记录,这当然也对后辈谢灵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但脱颖而出,刷新记录却非易事。
谢家人才辈出,但谢灵运的爸爸生性迟钝,26岁便早早去世,不知是否是郁郁而终。但他却生了个聪明儿子,成为名震江左的大才子。
谢灵运聪明到什么程度?他的爷爷谢玄曾感叹说,我生了这么笨一个儿子,这个笨儿子怎么就生出了这么聪明的谢灵运。
不要觉得这是爷爷对孙子的偏爱,如果了解一点点谢玄的履历,你就会知道,他口中的笨儿子,可能就类于你我常人;而他口中的聪明孙子,就是智商真正爆表了。
这位谢玄,绝对是谢家才子中第一梯队的核心人物,曾受命组建新军“北府兵”。这支由他一手创办并直接指挥的军队,成为后来东晋打赢淝水之战的主力军。
淝水之战中,谢玄作为前锋将军,与叔叔谢安前后战场打配合。谢安负责运筹帷幄,对外释放面对强敌,镇定自若的信息,所以东晋官方公号推送的主要是谢安主帅今日在何处下棋,明日拟往何处户外游玩等信息;而谢玄则负责在前方冲锋陷阵。
与他相关的佳话,同样拜谢安这位老师所赐。据《世说新语》记载,某日,谢太傅(谢安)又给孩子们讲课,讨论起谢家孩子既然没打算过问政事,为什么还要努力读书,成为优秀的孩子呢?大家一时答不上来,只有谢玄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白话一点就是不努力不行呀,前有长辈在上,后有晚辈跟进,中间兄弟姐妹都这么优秀。
以灵芝、兰草、宝树比喻谢家子弟的优秀,以及子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芝兰玉树后来成为德才兼备,优秀孩子的美称。以至于“初唐四杰”,大才子王勃,在其不朽名作《滕王阁序》中,写到自己抛弃功名,不远万里朝夕侍奉父亲时,还感叹自己“非谢家之宝树”。
4
谢灵运8岁袭承祖父的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食邑二千户;20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无论是在富贵公子圈子里还是文化艺术圈里,他都是兼具偶像与实力的超级巨星。
一般来说,贵公子们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读书考试。比如《红楼梦》里的贵公子贾宝玉,就有读书考试的烦恼,每次想到爸爸贾政就心惊胆战。但谢灵运偏偏天赋异禀,《南史》记载“灵运才名,江左独振”,还有对自己高度认可的爷爷。另外,由于当时门阀制度盛行,作为士族出身的谢灵运,不需要考试,就可以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博得功名。
这种门阀制度,用中学历史课本的观点是落后与腐朽的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于不顾的制度。不过,在这种制度下成长的谢灵运,没有课业的烦扰,没有考试的压迫,身心自由,对他日后开创清新自然的山水诗派有一定的好处也未可知。
在文化艺术圈,谢灵运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与他同时代的优秀诗人,比如并称“颜谢”的颜延之,以及与前两位并称“元嘉三大家”的鲍照,多多少少都是屌丝文人。
虽说是并称,但无论是当时的认可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谢灵运都要远超两位。关于颜延之,《诗品》载,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终身病之"。谢诗如出水芙蓉,清新可爱;颜诗虽辞藻华丽,却不免雕琢。颜延之对于这样的评价终身介怀。关于鲍照,他自己曾对谢诗评价“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而自然可爱才是当时人对美的最高评价。
更难能可贵的是,谢灵运在诗歌、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实力非凡。他的诗歌与书法,被宋文帝称为“二宝”。宋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秘书监,编撰出《秘阁四部目录》;并于元嘉年间奉诏撰《晋书》。
《宋书》记载,“父祖之资,生业甚厚”。明明可以靠出身,却还要拼才华。也许正如“芝兰玉树”表达的那样,优秀不为了什么,优秀本身就是谢家子弟的内在基因与外在标签。
5
然而,谢灵运很快发现,宋文帝只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并不给他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几百年后,他的死忠粉李白也会有同样的遭遇与相同的感受。
他虽然很会写诗,但是他的诗歌属于外面的山水,而不是官场与宫廷。也许,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在诗和远方,远方的山水才是他的归宿。于是,他经常无故旷工或以生病为由请假,还唯恐天下不知,带上几百家奴,浩浩荡荡游走四方。
后来,他辞官回乡,更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每次出游,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追求极致体验,争取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宋书《谢灵运传》记载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为了爬山,他还发明了一款登山鞋, “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如履平地。史称“谢公屐”。
很少有一款产品能像谢公屐一样,获得如此巨大的市场接受度与如此持久的美誉度。在诗人圈里,谢公屐简直成了一个文化现象,频频见于历代诗歌之中。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明代高启《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谢屐一登临”。
谢灵运对于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于诗和远方的追逐,让他可以全心观察自然,开辟出山水诗派。当学院文学还在盛行堆砌雕琢之风时,他已经在登山游玩中倡导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写了。谢灵运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钟嵘在《诗品》中的评价:"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他在永嘉担任太守时,大病初愈后创作了名作《登池上楼》,其中,“池塘出春草,园柳变鸣禽”成了千古名句,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清新自然。他另外的神来之笔还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的诗歌,从山水自然中寻找灵感,开启了一代新诗风,并直接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几百年后,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感叹“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曾经的繁华与功业,都已随风飘散,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唯有艺术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