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秀的国外作曲编曲教程请戳这里哦:作曲编曲相关讲座资料翻译整理
原文地址:ゼロからつくる作曲講座
在玩转了乐队或者solo这样子的音乐活动之后,总有一天你会不仅仅满足于复制他人的作品,进而想要创作自己的原创音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一提到作曲,可能就会觉得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才好,又或者尝试去作曲但是结果是失败的进而导致灰心丧气,对吧?
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作曲,因此经常在作曲上会有烦恼或者穷途末路的感觉。我对“能够清楚地向他人进行作曲知识的说明”这一点不是很有信心。但是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我在这次讲座中介绍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他人的。虽然我无论学习多少遍音乐理论也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但是我认为我是可以通过向他人阐述这些内容来达到整理我的思维的效果的。因此,这次讲座也有一半是为了提升自己。
总之我们先不一来就进入乐理的内容,而是多说一些围绕着作曲相关的“心理准备”这样子的内容。虽然听起来会是类似于精神论一样的东西,但是为了大家不会半途而废,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
作曲没有固定套路!
做一件事如果要达到同样的结果,那么无论是谁都会想去用轻松简单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对于这一点作曲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种“当当当”地就能够完成一首新曲的方法的话,那么无论是谁都想要学学的对吧。然而,世上并没有这种捷径。
基于这种需求的、只需要选择风格和印象(image)就能够简单地作曲的所谓“自动作曲软件”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这些东西作为试验来玩玩可能会很有趣,但是我对于这种东西是持否定态度的。事实上,即便尝试使用这些软件来作曲,做出来的东西也不能称为“有音乐性”,听起来仅仅是单纯的音符的排列。毕竟这种软件只不过是通过组合现有的模式(pattern),然后让音符进行排列,使之在理论上姑且不会产生矛盾。即便碰运气做出了“有那种感觉”的曲子,但说到底还是无法做出阐述了自己的内心情感的作品。
此外,也有一类所谓的“面向初学者的作曲软件”的软件,这类软件并不至于完全自动化作曲,而是适当地输入一段旋律之后就能自动地配上伴奏甚至进行编曲;而如果去依赖于这种软件,无论花多少时间你也无法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到最后,你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再也无法在作曲上进一步发展了。
创作音乐的目的何在?应该是给予他人以感动、让他人得以享受吧。这一点是不能忘记的。因为优秀的音乐只能是人来创作的。创作优秀音乐的能力每个人都是有的。然而引出这份能力是需要大量的努力的。毕竟即便是乐器的演奏,达到能让人聆听的水平也是需要相当的努力的不是么?因此,结论就是作曲没有捷径。即便觉得多少有些绕远路了,但是把夯实基础确实是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唯一路径。只要你有“想要创作优秀的音乐”这个想法,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都一定能够克服的。想要轻松作曲的人现在立即丢掉这种想法吧。那么既然是以“真正的音乐”为目标的话,那么我便提倡要去掌握“从零开始作曲的能力”。
和弦先行还是旋律先行?
这应该是作曲家会感到烦恼的永久课题吧。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可能存在一直都是和弦先行或者旋律先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存在即便是同一个人,他会分别有时和弦先行有时是旋律先行的情况,后者这种情况倒不如说会更多一些吧?
我是那种不擅长和弦先行的类型,因此先决定好和弦之后创作旋律就会实在很困难。反过来,对灵感一现浮现出来的旋律加上和弦就会轻松一些。即便如此,我有时也会选择和弦先行的作曲方式;尤其是在旋律展开上穷途末路的时候或者想要修正旋律的时候,选择和弦先行的思考方法会很有帮助。即便在同一首曲子之中也会意外地存在旋律先行和和弦先行创作的部分同时存在的情况。
从结论上来说,这两种方式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情况,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作就行了,不过可以说明的是和弦先行的方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更加容易。毕竟在脑袋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即便看着五线谱脑子里也是不会想出旋律来的。谁说如果是莫扎特这种天才的话,那么旋律可能会哗啦哗啦地就出来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天赋”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首先把和弦进行这个框架搭好了,那么之后就能想办法编出旋律来了。和弦进行是能够根据乐理来具有逻辑性地写出来的,同时在此之后编写相应的旋律的方法也是确定的。正因为如此,自动作曲软件才是可能存在的不是么?采用和弦先行的作曲方法说到底即是类似于编程或者数学的“技术”部分,只要进行训练无论是谁都是能够学会的。在这一点上,就完全不需要“天赋”这种东西了。
和弦进行是音乐的领航员(Navigator)
作曲的初学者在采用旋律先行作曲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曲子写得像儿歌”。我在最开始作曲的时候也是经常为这种情况感到苦恼。然后因为歌曲听起来太过于俗气而半途而废了(笑)。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音乐中存在正三和弦,然后仅仅只使用正三和弦来编写旋律。如果对乐理一无所知就进行旋律的编写的话,那么在无意识之间就会彻彻底底地将完全符合这些正三和弦的旋律编写下去。实际上,儿歌就是只用正三和弦进行创作的。正三和弦就是这么有威力的东西,以至于只使用正三和弦就能够完成伴奏,但是超出正三和弦的范畴、进而进行独特的“加料”才是所谓的“乐理”。因此,明白这一点和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旋律与旋律之间产生极大的差别。
此外,在编写普通歌曲的时候,心里是会浮现“想要产生这样子的音乐氛围”这样子模模糊糊的印象的对吧?然而随着乐曲的制作,最终完成了和自己一开始所设想的曲子完全不同的曲子,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事实上我是经常为这种情况感到烦恼(笑)。要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如果在没有和弦进行的情况下将旋律不断地串下去,旋律就会单独地往后发展,也可以说会陷入“暴走”的状态。这样一来旋律就会跑到和目的地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去……(笑)。而要回避这一点,那么和弦进行这份“地图”就是不可缺少的。歌曲的气氛就是由和弦进行来冥冥中决定的,因此如果在一开始就把和弦进行精确地定好了的话,那么旋律就不会从大体框架上跑开。
总之先完成一首歌
这也是我经常陷入其中的情况:在作曲的时候渐渐地觉得“听起来太俗”,然后在中途就“我不干啦”——这样子半途而废掉。然后便陷入了堆积了一大堆半成品的曲子的症状之中(笑)。然而这并不好。因为没有必要去制作很长的曲子。一般的歌曲的话,保证有A段、B段、副歌三个部分,每个部分8小节总计24小节,这样子就姑且能够完成一首合唱(Chorus )了。如果不行的话,那么就先试着编写8小节的乐句。然后把3个乐句和到一起就完成一首曲子了。如果能够这样子姑且先完成一首曲子的话就已经很棒了。这样一来会让你产生极大的自信进而创作下一首曲子的热情会涌现出来。
别想着创作名曲
这是对于一首曲子的完成最大的障碍。有志于作曲的人都想要制作出能够让任何人都感动的曲子,但是在一开始是不可能完成这样子优秀的曲子的。不仅仅是作曲,无论是运动还是别的什么都是如此,是没有那种依赖就能够做得很出色的人的。大家一开始都是初学者。如果老是想着要创作名曲,那么就会永远地陷入“作曲放弃作曲放弃”这样子的循环之中无法脱身。因此请把想要制作名曲这样子的想法干脆地抛弃掉吧。反正不用拿给别人听也可以作为习作来对待,这些都是可以的。总之大量的练习是最重要的。“嘛,如果创作100首曲子其中有1首还算过得去的话就好……”,如果抱着这样子的想法来对待创作的话,应该能够创作得更加轻松。
所谓作曲就是聆听优秀的曲子
作曲乍眼一看会觉得它就是无中生有的工作。然而事实上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是不会产生任何东西的。在想要作曲的时候,一定会有“想要创作这种感觉的曲子”这样子的印象的。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罢,从结论上来说,这就是将以前听过的乐曲产生的印象相互牵扯着取出来。而在此之前没有听过的曲子是不会想象得到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
我原本是从古典音乐入坑的人,编写出曲子无论如何听起来都会是古典音乐的感觉。比如说要让我创作重金属的话那就办不到了(笑)。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好好地听过重金属音乐。如果在莫扎特生活的那个时代你让他创作布鲁斯音乐,那么即便是莫扎特他也是办不到的吧。毕竟没有听过的音乐无论再怎么天才也是创作不出来的。
因此为了拓宽作曲的范围,就要尽可能不加挑剔且永不满足地听各种风格的音乐。只要听了它就会化为自己的营养。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有很多风格的歌曲就无法创作。虽说我觉得“挑食”是不对的,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会有偏好。嘛,毕竟无论是是谁都是没法创作所有风格的曲子的,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一点上吹毛求疵了,不过既然有志于作曲那么还是尽量消除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喜恶为好。
作曲只能实践
这一点并不仅限于作曲:在读书、听讲义的时候都会产生“多少已经明白了”的感觉,但是一旦让你去实际操作就会感到手足无措……这种经验大家都有过的吧?时常会有光是灌输知识而不想去实际动手的“光说不练”的人。然而无论灌输了多少知识却不去利用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去实际动手、不去用自己的耳朵来聆听,对于作曲而言是绝对不行的。相应的,以4小节左右的长度为单位编写大量的短乐句会很有效果。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忙,每天都还是会有10到15分钟的空闲时间的吧?利用这段时间来创作1个乐句就行。
虽说乐理不是绝对……
世界上有很多不会读乐谱的音乐家,更不用说有很多连乐理都不懂的人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能够创作出超棒的音乐,这是因为他们是天才同时通过经验来体会到了将思想传达到他人内心的方法。
但是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乐理的成分就会变大了。乐理就正好如同语法一样的东西,日本人不用明白语法什么的就能够正常地说日语,但是日本人在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不也是从语法切入的么?毕竟如果不明白语法的话就没法说出正确的英语。
作曲也是这样的,即便不知道乐理也姑且能够创作旋律,但是光是这样就只能创作得支离破碎又或者反复陷入一种模式而脱不了身。这种时候如果借助乐理的力量的话,就能够创作出自然而流畅的旋律又或者是更有感染力的旋律,扩大了曲子的广度。
不过过分地局限于乐理的话,也存在只会创作听起来很无聊的音乐的危险性,这就如同老是局限于语法的话就会无法产生具有文学性的表达一般。偶尔尝试将理论无视掉,进而会产生崭新的音乐,这种情况也是会有的对吧?总而言之就是有好有坏,为了创作出听起来没有违和感的音乐,将其作为“路标”来使用就行了。只要你不是天才,那么就很难无中生有。比起不懂乐理,懂乐理的话就能够确实轻松地作曲。
作曲是1%的天赋和99%的努力
正如之前说过的一般,和弦先行的作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机械性的创作,这是通过训练从而获得的“技术”。既然是技术,那么越用就肯定越熟练。
另一方面,有一句格言叫“名曲是一瞬间创作出来的”。事实上,甲壳虫乐队的《イエスタデイ》据说是在梦中创作出来的。说不定美妙的旋律真的是从天而降般地涌现出来的。但是灵感是只会赋予天才的东西,因此这是普通人无法触及的领域吧。这种事情是确实存在的,无法否定。
然而即便我们无法100%地赶上天才,那么通过努力我们能够达到天才的99%这一点,也算是作曲这门创造活动的乐趣了。嘛,本次讲座的目的呢,就是即便我们达不到99%,那么至少以50%为目标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