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这本书,是通过余世存写的一篇书评,名为《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一代母亲》。
在书评里,作者用极富诗意的文字,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称这本书显示了一个中国普通母亲的高贵人性。
作者萧曼青的一生可谓历经苦难。1921年,她出生于一个旧社会的破落赤贫家庭,父亲成为军人后,曾过过一段美好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在她7岁那年,父亲因为剿匪阵亡去世。失去了父亲这个坚强的依靠,从此整个家庭又陷入了艰困之中。即使艰困,祖母和母亲还是坚持供她读完了师范教育。就在她16岁师范毕业的那年,成为了一名教师,原本以为全家从此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同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隔年,她因战争失业,考进部队政治部,成为了一名文艺兵,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随部队流转异乡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上的充实,却让这段日子成为了她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时光。在这五年里,她得到过短暂而甜蜜的爱情,遇到了持之一生的友谊。后迫于家庭压力,她与初恋因误会而分散,嫁给了仅一面之缘的人,开始了她长达半世纪的称为“感情沙漠”的婚姻。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她也不得不随着军眷们不断南迁,开始了难民的生活,再也无缘把养育她长大的祖母从家乡接出。后军眷全部涌向台湾,她又在台湾开始了长达20余年三餐不继的赤贫生活,后又患了癌症,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但值得庆幸的是,但她含辛茹苦养育长大的五个儿女,在家无“隔宿之粮” 的景况下,都相继完成了大学教育,从而扭转了他们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
《像我这样的母亲》的姊妹篇,《巨流河》 的作者齐邦媛在读过这本书后说:“这是中国女性平凡一生却不平凡奋斗的故事。这样的母亲,反映中国命运存留的部分。”萧曼青的一生,就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这史不是教科书似的,不是宏观地、大气的,而是平凡的、甚至是有些草根的。正因为如此,才具有了热气腾腾的温度和感人肺腑的情感。作者在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磨难之后,仍旧保持了温柔的人性和豁达的性格,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我用了大概四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读时常常随着主人公起伏的命运而唏嘘不已。那个仅因为一句谣言,便错过了终身的初恋张毅青,在与作者失联了半个世纪之后,重新取得联系,才发现当年不过误会一场,可作者终究是从来没有追问过,才使得两个人失之交臂,这是让我读来觉得最痛心的一点。仅因为一句误会,两个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了,就像郑爽在节目里说的那句话:“最爱的人永远不在一起啊。”让人扼腕叹息。这让我想起了赖声川的一部话剧《暗恋桃花源》,里面的云之凡和江滨柳,因战乱而离散,江滨柳虽娶妻生子,却在心里一直惦念着云之凡,直到四十几年之后与之相见,终究是物是人非。
在书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郭琤与萧曼青持之一生的姐妹情。她们俩在军校相识,郭琤第一眼就认定了萧曼青这个姐妹,一直在各种事情上照顾她,保护她。直到后来萧曼青去了台湾,郭琤和萧曼青失联,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轨迹。可是她们之间的感情从来没有中断过,就像书里琤姐写的那几首小诗,其中一首《叹别离》:劫后分身各一方,远隔海峡和重洋,四十多年音讯渺,魂牵梦绕痛断肠。 直到大陆和台湾可以通航,郭琤通过侄子找到了萧曼青,她们得以在分别四十一年之后再相见。书的最后一章《探望分别四十一年的琤姐》是作者在修订版的时候加上去的,读来让人动容,满满的都是泪点。分别四十一年,大陆和台湾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琤姐因为没钱治病,已中风瘫痪在床,不能言语。但她看到这位分别四十一的小妹妹的时候,仍然激动落泪,她们追忆当年,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岁月珍贵,因为转瞬即逝,短暂的相聚,面临的是更长久的别离。因为已经年逾古稀,谁都不知道,这次会面之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姐妹情深,让人特别羡慕。现代人虽然在经济条件上提高了,但感情面对了太多的诱惑,掺了太多的杂质,变得特别脆弱。远没有那个时候的人单纯,情感真挚,对你好就是对你好,说好了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少一年,一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
萧曼青一生平凡,没有过什么丰功伟绩,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在教育儿女上,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她一生养育的五个子女,都通过了大学教育,并过上了好的生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在苦难中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做出了平凡当中最不平凡的事情。
她是一位母亲,一位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是萧曼青。
后附余世存书评链接,欢迎移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