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日更?”
今天一早,在简书群里被质问。当然,我谦虚的以为群里面都是前辈,说不定写出过《三体》,于是我很认真的去思考这个答案。
写作根据目的大体分两类,一是为了文艺,二不过就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思考。
如果写作为了纯文艺,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鄙视日更这种求量行为,我没有意见,就当自己没有听过史蒂芬金,村上春树,严歌苓的建议,坚持每天写作,勤奋出灵感。毕竟有些人的灵感需要足够的前戏。
但如果就是功利性的为了记录思考,而又再追求进步的话,我觉得不日更的,以后这个时代的变更会日你!
未来的第一个进化趋势——形成
得到app中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未来趋势的书《必然》,开篇的第一个讲的未来的进化形式就叫做形成,becoming。文中对于这个形式作出这样的解释,第一,它是一点一点的演变,但是最终演变的结果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第二,它的进化过程缓慢而绵长,让你感觉不到。
我不完全认同。因为这不是未来,已经是现在进行时了。
现在的90后可能没有用过微软的windows xp,在十几年前,这个主宰当时的科技公司的进化形式是,它自己在公司内部演进个几年,然后发布给你,告诉你这是质变。这是那个时代的科技进步形式,封闭式,隔代质变。
而仅过了十几年的现在,科技进步形式已经完全不同。还是举微信的例子,现在的微信功能强大,除了即时通讯外,还能发红包,手机支付,发朋友圈,购物,玩游戏,几乎凭一己之力把手机变成不可分割的人体器官,但是让你回想微信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强大的,你可能想不起,更不会相信第一代微信发布时只能发信息,发图片,添加好友,改名字这个四个功能。
一切都悄声无息的升级,你从感受不到,到发现时已经离不开了。你参与其中,贡献你自己的数据,微信就把最终的一切演变给你。
一个喜欢看书的文艺青年,一个喜欢记手帐的靓妈咪,一个喜欢唱歌的女孩,这几个角色放在几年前,不也就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个体。但是,近几年自媒体,知识付费,直播的兴起,这几个角色就演进出了彭小六,萌微,冯提莫等时代的大v。你感受不到它的变化,但却来势汹汹。
置身其中,我发觉自己,只有不断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而日更,每天提炼自己的思考,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奔跑方式之一。
精神熵
熵,原本是物理学中指能量在转移过程中浪费掉的能量的大小。后来,心理学家米哈伊诺维奇在《心流》中用它来形容人的心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取名精神熵。
也许每个人有时都会出现这种状态,无所事事,不知所事,心情乱七八糟的。这就是精神熵值趋高的一种表现。而我,一个EQ不高的人,一忙起来,更是经常会处于这种状态。而我一段进入这种状态中,想要去做其他事是很难集中精力的。这一度让我非常苦恼。
后来看多了心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到人在写文字时,必须要在自己的心理准确的描述,然后在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让人往理性思维的转变,而这方法特别适合降低精神熵值。《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也有讲过,如果男女双方处于情绪高涨拉锯战中,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写信,因为人在写字的过程中会慢慢的冷静下来,而讲话沟通就没有这种效果。
写文字除了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更能让自己理顺思绪。用简书心理专题常用的话来说,写作通过治愈。
关于中指
整理好自己的答案,就想着去拜读一下这位前辈的大作,说不定人家写过《三体》嘛,得认识一下,人家都在群里无私的指点我咯。
根据名字一搜,哎呦,在简书一共就写了一篇文章600多个字。这哪能塞得下《三体》,顶多解释一下三种体位。
于是我截屏私下去问了专题主编,主编说我搜错了,是另一个,她截屏给我看,吓死宝宝了,发表过0篇文章0个文字,串起来看就是个B字。对于这种性无能还想指导人家三种体位的事情,我中指差点发作。
但是我马上想到,自己曾几何时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蠢事?自己做不到,还好为人师?似乎还真有过,于是对着镜子,向自己竖了一个中指。
如果说唯一比跟上这个时代重要的事情,那就一定是谦虚,《必然》一书中还讲到,在时代的趋势面前,人人都是菜鸟,今天你以为的优势,可能明天就一文不值。只有让自己不断的归零,才能够让自己从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