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这句话是《我不是药神》带火的,初看到时确实很戳心,但静下来想想,其实这句话在电影里并不是很自洽,毕竟那是一群极度渴望生命的人,遇到了难以承受的药价,而自身的“穷”,可能只是阶层划分的产物、或者命运的安排罢了——事实上,面对高昂的药价,有钱人也难逃绞杀,像电影里2000年代在上海卖房子凑几十上百万吃药的大娘,他们其实并不穷,如果安稳生活,到现在也是千万富翁了吧。
不过回到现实生活里,精准挖掘出真正的穷病并无限放大的,是另一家公司,正利用极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崛起,短短三年即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谱写了一部神话,
是的,就是拼多多。
上面不仅有400块的小米新品电视,还有30块一盒的进口奶粉,更有3.3元两件的2W毫安移动电源,更不用说超熊、SUMSUNGD等品牌了,难以想象的价格如蝗虫一般,席卷了三亿人的心。
那价格低廉的拼多多,能治好人们的穷病吗?
其实,穷病跟富裕与否并无太大关系。
《药神》里的病人,即使被疾病掏空了钱包,但思想上依然是富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坚持,为什么而活,他们的一分一秒都不曾浪费,用在了最具锋芒的刀刃上。
而真正的穷病,是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但精神上依然是那个穷酸的样子——看到便宜就想占、看到漏洞就像钻,就像淘宝刚出现秒杀和抢购时,几乎每个人都在炫耀自己刚刚花几块钱买了一双鞋或者一条项链,花几十块钱抢一双耐克鞋,有人说拼多多的主要战场是三线到十八线城市,但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占比也高达43%。
这就不难说明,为什么哪怕已经开上奔驰的人,也仍在炫耀自己刚从某网站花9.9抢了一罐陈年好茶、或者刚刚免费领了一个什么垃圾职能手环了。
穷病,就是一场隐藏在人们内心的瘟疫,是时代快速发展在每个人心里种下的蛊,而拼多多,不止是把这些盅释放了出来,其精明之处,在于深刻地明白这场瘟疫的病发症是什么样子。
1、滥用关系
试想这么一个场景:
你要找一个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方法是准备了300封信,其中一百封寄给波士顿的居民,另外200封则随即寄给远在内布拉斯加(相距2000公里)的居民,其中规则是,如果你认识这位股票经纪人,就直接把信寄给他。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就把信寄给一个你自己认识,而且你认为最有可能找到目标收信者的那个人。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转手几次,这些信才能到达目标者手中呢?
很多人说至少得几百次吧。
但哈佛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用试验给了答案:
六次。
虽然这个试验存在一定缺陷,但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要想扩大自己的关系网并不是件很难的事,而这其中“弱关系”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比“强关系”管用得多。
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连接理论”。
在这套理论中,“强关系”就是你接触最频繁的那些人:亲人、发小、同学、同事、死党。而“弱关系”则是你在开会时临时认识的人,在微信上加的素未谋面的朋友,以及各个微信群里,连好友都没加的话痨基友。
为什么“弱关系”更容易传播信息呢?因为跟你亲近的“强关系”的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眼界、观点、经历都差不多,很容易陷入沉默的螺旋效应,而只有“弱关系”才能跨越不同的圈子,传播更多的信息。
你仔细想想,最近几个月里,给你带来最有用信息的、让你醍醐灌顶的,是你赖以生存的好基友,还是某个读书会或是聚会上里遇到的怪咖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喜欢混圈子的人,他们八面玲珑,总是可以维系住很多有用的关系,关键时刻顶得上千金万两;而有些人面临聚会,则因为不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而拒绝,久而久之,身边就只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好朋友”,最可怕的是,还为此洋洋自得,觉得别人结交的都是狐朋狗友。
请记住,靠自己确实能取得成功,但如果有大量的“弱关系”可以借用,成功的概率绝对是指数级上升的,商业史上的多少次成功,都是通过这么撮合而成的。
想想拼多多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范围侵入我们的生活的?就是腾讯给了流量入口之后。
这家公司无比清楚“弱关系”的传播力量,但他在我们身上做的,并不是维系这种“弱关系”,而是一点一点切断他们。
曾经在一个很有深度的兴趣群里,有个新来的哥们时不时老爱发各种点赞或者砍价信息,后来群主就直接给他踢了,问其原因,老哥说:
这人发的东西都是一看就不靠谱的玩意,一点辨识能力都没有。而且他发来砍价的那个所谓价值468的电饭煲,实际上有心一点,淘宝一搜就能找到60块钱的同款,而他则寄托于让我们帮他砍价,不是我不想帮忙,假如他问我一个深入的专业问题,我会毫不犹豫给他最好的答案,而这种人对“人情”的认识太过肤浅,好钢用在刀刃上,滥用人情的人,不值得深交。
对此我深表同意,关系不错的人找我砍价,我还是乐于帮忙的,但那种刚加了微信没两天就又是帮他孩子点赞又是砍价的,我实在是没心思伺候,最主要是砍价方式从刚开始的关注公众号即可,到后来必须要下载APP,这让拼多多这个公众号和APP成了我手机里唯一一个无比痛恨又不能取关或删除的烂疮。
这种贪念大又不把人情当回事的人,熟了反而是个隐患,还是早日拉黑较好。
2、西瓜与芝麻
吴军老师常说一个道理,人要懂得区分生活中的芝麻和西瓜,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
当然道理我们都懂,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比如: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省一元出租车钱,在路上多走10 分钟。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
为了凑齐价值一两块钱的“福”字,每天又是扫字又是浇水偷能量。
为了买一个原本就值那么多钱的商品,找几十个人来砍价。
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两个小时,或者在街上跑几家店。
这些事相信大部分人都干过,而我,曾经应该是芝麻骨灰级爱好者。
但在权衡之后发现,这么做的问题不仅在于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让人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一旦心志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人们都觉得,拼单凑优惠以及找人砍价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他们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注意力才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刚掏出手机要背单词,来了一条微信,你点进去回复,看到朋友圈有更新,刷了两分钟,又看到喜欢的公众号有了更新,去溜了两眼并积极留言,接着想我不能这样要继续背单词,不一会微博又推来了“某某被爆出轨”,你又去凑了热闹刷完了所有评论,接着转发到朋友圈义愤填膺几句,过完瘾继续背单词,这时微信又提示:您的留言已被选为精选留言。心中一阵暗爽,又去帮公众号点赞。
看起来是一次5秒钟的打断,但浪费的是半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
你要承认的是,注意力是无比珍贵的。
许多人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其实这是走进了误区,因为很大程度上讲,时间的碎片化是自己造成的,如果能做到“微信的红包不抢、免费的东西不要想、不要太在意优惠券(只买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为了优惠券而消费)”,光这几条,每天起码能省出一个小时的整块时间吧?
而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红包和大块的时间相比,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呢?有限的精力又应该放在哪里呢?
这一点都区分不了的话,穷病还是会伴随终生。
3、妄念
就在我动笔之前,一位领导还过来跟我们说,有价值499的华为手环可以免费领,只需要付49的邮费,我们都说肯定是假的,他说“这是XX公司的老总发给我的,应该不会假。”
面对我们的质疑,他接着说,你们这些小孩啊,就不能相信人心是好的吗?为什么要这么苛刻。
最后这场闹剧在我搜了一堆“华为手环赠送骗局”之后才消停下来——人家挣的就是49的邮费,而你收到的手环,只是一个不嫩充电且连时间都不会现实的显示屏罢了。
你可能说,他们这代人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大了辨识度也不够,那我再举个例子。
事情发生在大学毕业时的离校季。有天早上6点多,我就接到了H哥的电话,他当时正赶归乡的火车,我迷迷糊糊就听他在电话里说
“小闷小闷,快跟我说iphone是怎么开机的?”,
我说“啊?发财啦老哥?怎么临毕业买了台iphone啊”,
这老哥平时特别节省一人,诺基亚小扳机用了4年没舍得换,
“你不知道,我在火车站门口一个小偷那买的,才花了500块钱,现在我上火车了,没玩过这么高级的手机就问问你。”
我当时就心想完了,这哥们铁定被人骗了,吃了四年的榨菜就馒头,结果都拱手送贼了。
然后跟他解释了半天,这钱就当喂狗了,但以后务必断了这种念想,500块的iphone可能可以买到,但绝对不是在火车站门口的小偷手里。
其实,不管是今天49邮费免费领499的手环,还是在火车站500块买一部偷来的iPhone,还是在保健品店花5000块买一部包治百病的理疗仪器,甚至是5万块在珍品店买到限量版的纪念币,都是人的妄念在作祟,你不克制50块的妄念,五千块甚至五万块的陷阱就会以更完美的姿态,请君入瓮。
人的妄念是可怕的,总是渴望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大的事,甚至希望天上能掉馅饼,事实上,我相信天上确实会掉馅饼,但更肯定的是,馅饼不会砸在我的头上。
按理说,随着知识水平的增加,人会越来越理性,妄念会相对减少,但事实恰恰相反,信息的爆炸使得人的妄念在今天达到了顶峰。
拿彩票来说,有人计算中一等奖的概率大概为一千四百万分之一,这是一个极低的概率,而中国有近两亿彩民,算下来每年有14个人可以中大奖,在各种媒体的放大效应下,足以营造一种「每个月都有人中大奖」的假象,类似的算法可以用在所有概率低基数大的行业。一千四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每天都会出现的拆迁户、无处不在的股神以及靠比特币致富的大亨了。
尽早认清这一点,及时消除自己的妄念,就能尽早活的轻松一些,如果你总是活在一堆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那生活中的失望也大概率会不停出现,只有消除了妄念,人才能活得更自在,更随遇而安。
至于30块的进口奶粉,还是忘了吧,这玩意不仅治不好穷病,搞不好命都没了。
说到这,有人可能觉得我自做清高了,
我写下这些,并不是说我瞧不起俭省的习惯,而是因为过去太执着于捡芝麻,吃了太多教训。说实话,以上这些都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弱点,谁都没办法完全克服,
我当然也会在618或者双十一的时候疯狂抢购,但不同的是,过去我可能是「为了优惠而购物」,而现在我更多是「为了需求而购物」,我不会再为了凑够一个完美的价格而绞尽脑汁,也不会为一个突然弹出的优惠券而凑一堆无用之物,更不会为一个1元的抽奖活动而设闹钟等待,甚至去找人帮忙转发分享,因为我明白,当商家给了你无限选择和优惠,你觉得自己自由的时候,你恰恰是不自由的,而当你放弃掉那些原本无用的优惠,关掉网页时,你才是自由的。
现在,我可能多花了十块二十块,但我可以节省时间来陪孩子,来看书,或者去锻炼半小时,这都是弥足珍贵的体验,绝不是省下的那点钱可以买到的。
当你面临诱惑,请永远记得,商家的盈利模式无非是赚差价:
是你自身时间价值和愿意浪费时间之间的差价;
是虚荣心作祟和对假货的容忍度之间的差价;
是勤俭节约和小眼薄皮之间的差价;
是人的妄念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差价。
是你认为的人情和实际人情之间的差价。
也许今天工商部门对拼多多下了清查假货的通知,
但以后同样的诱惑仍会以其他形势出现,
到时候,
是把差价拱手相让,亦或是留给自己,
It all depends on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