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为何而读书?
先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我好朋友的儿子,从小不爱读课外书。每当我向他推荐一些好书时,他都口头答应,但从来不去读。我很担心他这一点,可是,当我说出我的担心,周围人都认为我多虑,因为他很听话,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数学,每次都接近满分。
直到今年,他进入初三,突然像换了个人,不听话、叛逆、冒充家长请假、逃课、抽烟、渴酒,和一帮无心学习的孩子混在一起,成绩也一落千丈;故意和老师作对,非常讲哥们义气;同学的电瓶车坏了,他让同学先走去上课,他看着修;同学犯了错,他冲进办公室,说这件事是他做的,他来承担。
“为什么要用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方式来和同学相处?” “这样,同学才会觉得你讲义气,才会和你玩。” “你明知道抽烟的坏处,怎么还抽?” “大家都抽,你不抽,就显得格格不入。” 我想即使同学递过来的是海洛因,他也会照抽不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自我,沦为这个小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理学里讲自我同一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一个实现了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验。首先,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虽然他与别人一起活动,共同承担任务,但他是可以与别人分离的。其次,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可以整合一致。
从时间上来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的我发展而来,将来我还会不断变化发展,但我还是我,而不是别人。再次,自我所设想的我与自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是为社会所承认的。 埃里克森十分重视自我同一咸,认为它是发展儿童健康人格和首先品质的重要因素。
我好朋友的儿子,在他的青春期,出现了同一性混乱。他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他想极力融入的团体中,团体的意志思想已经代替他个人的思想和判断,团体决定去打架,他一定冲锋在前。为了得到团体的承认和接纳,他已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判断和原则立场,成为一个傀儡,一个没有大脑的人,一个害怕被团体抛弃的人。 假设一个自我同一性完整的人和一个同一性混乱的人,同样是处于同一个团体之中,面对递过来的香烟,同一性完整的人会温和而坚定地说:“对不起,我不喜欢抽烟,我还是嚼口香糖吧。”同一性混乱的人会迟疑、会犹豫,但最终会迫于同伴的言论和团体的压力而接过香烟,同时还会为了被团体接纳而洋洋自得。
为什么同一性完整的人内心会这么坚定、有原则,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他们还不怕自己的拒绝会被团体排斥和不接纳?而同一性混乱的人却恰恰相反? 如果你的答案是同一性完整的人具有健康的人格,他们内心强大。 那么,这种健康的人格和内心的强大又从何而来? 你也许会说,从他们出生那一天开始,一天一天积累而来。良好的亲子关系、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这些都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是的,可是,好友的儿子,在他成长过程中,他也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 其中也许缺了很重要的一环,是什么呢? 再来听听三只小猪的故事。 猪老大用草做的房子,大野狼一吹,呼一下就飞上了天。猪老二用木头盖的房子,大野狼也只一吹,木头房子就散了架。只有猪老三辛辛苦苦用砖头、水泥盖的房子,坚固无比,无论大野狼用多大的力气,它都纹丝不动。
如果把房子比作一个人的内心,你的内心是什么材料做成? 草?木头?还是砖头水泥? 草、木头,易得,房子易建,无需花费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可是砖头水泥房子费力、费脑,可是最结实。
一个坚固的砖头水泥房子代表了一个人健康的人格,这个房子上的每一块砖头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良好亲子关系、健康的家庭氛围、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一本本健康向上带给人营养的书籍。 我们的很多家长老师总以为孩子得用“嘴”来教育,所以不停的灌输自己的生活经验,岂不知我们的经验是自己的,我们觉得它对我们有用,可是在孩子那里只是大道理而已,成不了他们的思想,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当你从小培养他读书的习惯,他在看书的过程中,就成了主动的探索者,吸收者。
还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简•爱》等古今中外大家大作,还记得有多少人被保尔的顽强毅力所打动吗?有多少人被平凡矮小的简所激励吗?
现代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读书无用论”。 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虽然读过的书大部分都被忘记了,但阅读的意义是组成了你的思想。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从你出生那天开始,一点一滴,从你做过的事所获得的经验,从你读的书中所获得的经验累积而成。如果能从小就浸在书香当中,家长和老师从小就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那么孩子的心灵小屋就会跟猪小弟的石头水泥房子一样,坚不可摧。当他长到青春期,或是走上社会,就会很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内心是丰富而坚定的,当内心被健康积极、下面的思想所占据。
这样,坏的影响就不会乘虚而入。 读名著的确是一件费时费力费脑的事,就像猪小弟用砖头水泥辛辛苦苦盖房子一样。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简单容易就做成的事都不会带给你太多的成就感,比如观看一部连续剧。小的方面来说,名著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来说,不仅在现在,更多是未来;从大的方面来说,名著的代代阅读,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