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句好玩的话:这个世界不属于“80后”,也不属于“90后”,更不属于“00后”。
那属于谁呢?属于——脸皮厚的人!
杰罗姆·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曾对近百个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专家的小学同学进行采访,让他们回忆对这些专家的印象。
结果发现,这些同学对专家的记忆并不深刻。也就是说,专家们在读书时,并不是班级里最聪明的,最多只排到中等。
杰罗姆·布鲁纳又按专家同学的回忆,对当年最聪明的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其中极高比例的人现在并不出色,甚至许多人终其一生,还未摆脱迷茫困苦的状态。
很多教育学家都说过,决定人生成就的,不是智力,而是坚持。
所谓坚持,有时候指的就是脸皮厚。
比如说,许多聪明人,智商很高,思维敏捷,但就是脸皮太薄。
做事时如果一次不见效,就失去了坚持的勇气。
又或者是,有时候他们也鼓励自己要坚持,可是听到旁边人的嘲笑,就立即两眼发黑,全身酥软,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事儿还真怪不了我们自己,皮厚或皮薄,是由每个人的心理结构决定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皮厚,蒸不熟煮不烂,扎一锥子不出血,滚刀肉一块。
这种人一旦把心思用在事业上,那就没完没了,不搞出点名堂来,就不算完。
而皮薄之人,麻烦可就大了。
这类人闲来无事,还老是觉得大家都在盯着自己,恨不能挖个洞把自己藏起来。
倘若做起事业来,更感觉人人都盯着自己,如芒在背,窘迫异常。
事业纵然是一帆风顺,他们仍会倍觉难堪,如果事业有点波折,就更是无地自容。
人和人,就这样拉开了档次。
皮厚族对失败无感,对他人的异样眼光无感,所以他们总是一往无前。
一旦走对了路,就可能赚到盆满钵满。
皮薄族就惨了些,最怕人看,最怕人说,却又时刻渴望着周边环境的认可。
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心理感受力太强烈,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真切的肉体疼痛。
这种疼痛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什么玻璃心,所以他们的事业,就变得异常艰难。
既然如此,那么皮厚族与皮薄族的心理结构,又有何区别?
假如两个智力是同等水平的人,思考时能够关注到的问题总量是个常数。
比如这个常数是10。那么皮厚族思考问题时,高于9分只关注问题本身,剩下的不到1分,才能照顾一下身边人的情绪。
而皮薄族呢,他们在思考时,大概有9分放在别人的反应上,留给问题的还不到1分。
当遭遇到外界的冷嘲热讽时,皮厚人士感受到的伤害,低于1分。
而皮薄人士承受到的心理伤害,却高于9分。
而这就意味着,面对同样的挫折,皮薄人士遭遇到的伤害,比皮厚人士高9倍。
所以,当我们身边有些朋友,总是在挫折面前感受到伤害时,千万不要轻率地指责他们不肯坚持。
他们不是不想坚持,只是真的疼。
如你所知,这个世界,真的属于脸皮厚的人。
随便翻开一本书,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成事之人无一不是皮厚之人。
说好听点,也可以叫作有毅力的人,能坚持的人。
人生比拼的,是对他人关注的忍耐力。
但说到底,就是比拼脸皮厚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