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篮球运动员邓肯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最不喜欢跟年轻的球员聊天了,因为这些小屁孩一上来就说:“嘿,我五岁时墙上就挂着你的海报!”潜台词是嫌我老么?几个意思?朋友,会不会聊天,我不想和你说话了!,可以看出,这些年轻运动员不但没能在偶像面前卖个好,反而给对方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那该如何才能让偶像对自己心生欢喜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谈谈沟通这个话题了,俗话说得好“凡事不能看表面”,沟通也一样,并不只是双方表面的简单沟通,不然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的“说话不过脑子”,作为一个成功的沟通者不但需要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还得分析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比如: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情绪与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虽说沟通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使用沟通这座桥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推荐由美国作家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共同著作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畅销了40多年,再版15次,是一本适合所有人使用的人际关系读本。
罗纳德.B.阿德勒是美国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名誉教授,以沟通写作为专业,而拉塞尔,F,普罗科特则是美国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两人在一次的沟通会议上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撰写文章,并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
人际关系的本质-自我坦露
都说女生之间的友情是非常微妙的,当双方有了一定的好感后,就会有意地向对方透露一些比较私人的事情,比如告诉对方自己最近的感情动向,说说自己目前的一些新想法,甚至把自己的弱点也告诉对方,比如恐高、怕水等等,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就会迅速拉近一大步,这种情况在《沟通的艺术》里属于自我坦露,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同时也是质化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在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看来,自我坦露是沟通者必须拥有的一项技能,这话怎么说呢?首先,适当的自我坦露是能够促进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尤其是刚开始认识的时候,比如在第一次约会时,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会尽量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可以跟对方吐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样能加深彼此的关系,说白了,其实这就是一种信息交换,有种投名状的感觉,间接地告诉对方,你很信任她,认为她是可以跟你一起分享秘密的人。
这种自我坦露的行为虽然在沟通上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注意原则,并不是什么人什么事都能开诚布公地谈,那样的话就是愚蠢的行为了,在《沟通的艺术》里两位作者提出,自我坦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这个人对你重要吗?
如果你们的关系很深厚,那么适当地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秘密是可以使两人的关系更加稳固,如果你们刚刚认识,但你对她很有好感,想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关系,那么自我坦露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坦露的量与方式合适吗?
有些人很喜欢在公共场合下分享自己的私人事情,比如在facebook、博客等网站大量传播自己的信息,这种坦露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麻烦;而有些人则是无论多私密的事都向他人吐露,这种毫无底线的坦露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无论多熟悉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私心,一旦过度将自己的秘密坦露给对方,很容易被人利用,即使这些事情无伤大雅,但谁也不愿意做别人的垃圾桶,这种过度的坦露还是会令人讨厌的
坦露的风险合理吗?
虽然有时候坦露能够给沟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如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就不应该聊太过于私密的事情,因为身在职场,大家都有着利益关系,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因为公开自己的某些负面信息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情绪对沟通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有时遇到一丁点的麻烦,脾气就会突然变得很暴躁,周围看什么都不顺眼,那种很想大喊大叫、宣泄出来的心情是非常差劲的,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将情绪全部都表达出来是种很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说,老板让你干的活比其他人多,但拿的工资却是最少的,这时你总不可能直接去质问老板吧;当你和恋人吵架了,对方蛮不讲理时,你也不可能跟着大吵大闹、破罐子破摔吧,《沟通的艺术》告诉我们,成功的沟通者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在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看来,我们要懂得去管理那些无助益的情绪,而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总会有一些非理性想法,比如:“我不能跟老板提加工资,要是跟他提了,我肯定会失去这份工作的;我会因为一个不喜欢我的人不赞同我的意见而感到心烦意乱;这份招聘里面的福利很诱人,但如果我过去应聘的话,大概是不会被录取的;如果我跟喜欢的男生表白,他一定会拒绝我的”等等这种妄加猜测,而不敢行动的非理性想法,《沟通的艺术》指出,这种非理性想法只要三个步骤就可以减少甚至消灭它:注意引发的事件、记录你的自我内容、重新评估你的非理性信念。举个例子:影片《好好先生》里的艾伦在生活上是个比较孤独的人,犯有严重的抑郁症,每次朋友们邀请他去玩时,他总是说“不”,后来他参加了一个心理咨询会,使他相信自己需要说“好”,甚至每件事都要说“好”,这种新方式给他带来了新体验,慢慢地他感觉到了快乐、幸福和爱,他意识到生活中有时需要“好”,有时需要不,只有基于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这种以逻辑的情境分析取代非理性的思考,能够让沟通更有自信、更有效果。
倾听也是一种沟通
倾听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被忽略的沟通方式。对于倾听,并不是人们所以为的听到就算了,那不叫倾听,那叫左耳进右耳出,听到跟倾听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与人建立关系上,倾听至少与“说”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生活中,你是不是常有过这样的体验:朋友在喋喋地不休抱怨她的所有烦恼,吐槽老公的不体贴、婆婆的各种嫌弃、上司的不公平待遇等等,刚开始你还会因为一些同理心而专心听她说,可是很快你就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只是敷衍地用“哦、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语气词回应,到后来朋友说什么你基本上已经不知道了,因为你的心思早就跑到今天该买什么菜?明天要带孩子去哪儿玩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无效倾听,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在《沟通的艺术》上提出了正确倾听的五个元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记忆,生活上的很多听到,尤其是朋友、家人之间的牢骚、电视、广播的广告等等这些都不属于倾听,只能是听见,实际上,在职场上,最能体现什么是正确的倾听了,在会议室,你需要专注去听听老板都讲了些什么事情,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可以给老板提哪些意见,事后又该如何去执行,这样的一种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倾听。而这种有效的倾听才能够对我们的沟通提供很大的帮助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沟通这门学问了,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始了沟通人际关系的课程,而《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无论是人际关系的本质,还是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等等各方面都讨论得十分详细,能够让人全方面地了解到沟通规则,要知道沟通虽然不一定帮我们达到所有目标,但如果不了解这些沟通规则,那么不管是在事业上、爱情上还是生活上都会给我们制造一定的麻烦。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一样,如果那些年轻的球员能够掌握沟通的规则并熟练运用它,就可以给偶像邓肯留下好印象,说不定彼此之间还能有更能深入的交流,比如球技的切磋